目 录


最后一次到访邹平

 

        1998年至1999年春我在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学期间,迈克还是经常奔波于中美两地之间,或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学术考察,实地了解中国的最新发展情况。这期间他曾去过安徽省的潜山县,也应邀去西藏考察过。不过,他对于邹平的感情始终如一,时不时和我提起邹平,并将中国其他地区和邹平相比较。为尽早完成他关于邹平的著作,他决定再度到访邹平。1999年春,在我进修完毕回国之前,迈克就郑重地向我提出,希望我当年秋天再度陪同他去邹平访问。对于迈克的这个请求,我当然不会拒绝,就爽快地答应了。毕竟,在斯坦福访学期间,他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我们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99年10月26日至11月13日,迈克再次到邹平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察。期间除了短暂去北京开会外,他先后访问了19个单位,与40多位各界人士进行了深入交谈。这次访问的基本模式和1996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从县委、县政府开始,我们依次走访了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局、纪检委、县计委、电力总公司、魏桥棉纺集团、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政局、司法局和技术监督局。从迈克所访谈的重点来看,除了继续了解中国基层政治体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以及当地经济龙头企业之外,迈克对于金融业给予了特别关注,这是以往所没有的。现在回首看来,迈克这种做法是有用意的。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最终是中国扮演了负责任大国的角色,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也付出了出口困难的代价,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从而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世界各国至今都称道的。不过,中国的金融管理体制、服务和相应抗风险的能力,还是存有不足的地方。欧美国家的政界和学界都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这也是迈克个人感兴趣的地方。
        和以往走访县领导一样,迈克特别采访了时任县委书记的崔建平和县长李柄众。10月26日下午,在与崔建平书记的会面中,奥克森伯格详细了解了崔书记的个人经历及任职情况,试图发现干部提拔任用方面的一些规律。针对奥克森伯格的提问,崔书记还详细介绍了邹平县相对于其他县市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全县的财政预算情况、工业经济、国有企业、农民收入、农村工作规范化建设、私营企业发展等情况,以及1999年全县中心工作的决策过程和任务目标。应奥克森伯格的要求,崔书记还谈了县委领导工作的范围、方式方法以及对自己工作成绩的评价标准;基层党员和干部年轻化问题、当地龙头企业和魏桥棉纺集团发展现象以及农村信息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化建设的情况。
        11月11日下午,黛溪山庄会议室。迈克同李炳众县长进行了交谈。两人谈到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谈到了邹平考察项目对于增进相互了解的意义。李县长介绍了魏桥棉纺集团快速发展的原因,谈到了政府对企业的后续支持和潜在的发展因素。结合自己的访谈,迈克还和李县长谈到了邹平县政治经济体制方面的发展和改革进步,特别提到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交通、电讯、企业和能源等基础产业的巨大发展。应迈克的请求,李县长还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次日上午,应邹平县领导的盛情邀请,迈克在黛溪山庄举办了一次中美关系的讲座。县直各机构的主要领导都忙里抽空来倾听迈克的讲座,会议室中几乎座无虚席。讲座一开始,迈克就表达了对在座各位领导的谢意。他说,我考察的目的是帮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的情况,而你们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随后,迈克谈了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析了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因素。在展望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时,迈克指出三点看法:其一就是对中美关系保持一种现实主义态度。“我们在很多领域进行合作,同时也有许多分歧。有分歧并不意味着就是敌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二,中美两国都应对对方保持耐心。“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且遇到一些困难,所以美国不应希望中国做美国想做的事。同时希望各位对美国方面也保持一种耐心的态度,毕竟我们的政治制度非常复杂。”第三,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迈克抱有乐观态度。他指出,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他看来,中美之间已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而继续发展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两国的繁荣。
        随后,听众提出了一些问题,诸如邹平县在美国国内的知名度、邹平对美出口等等,迈克都一一作答。在回答有关对中国了解的美国人有多少的问题时,迈克指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现状都有所了解,并会中文的美国人并不多,因此这也是需要交流的重要原因。迈克强调说,“我认为要了解中国,不仅要去北京上海,还要去内陆的西安,更要到中国农村长期考察,而目前能够这样做的也不过是一两百人而已”。
        在谈及近十年来邹平的主要变化时,迈克说:“从1988年到现在,邹平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很大。首先是通讯业的发展。1988年我第一次来时,打长途电话都很困难,后来就比较容易了;1996年来时发现很多人使用传呼机,而今年来则发现很多人开始使用手机了。交通状况也有了很大变化,从过去的马拉车到现在邹平的3至5万辆摩托车。1988年我来时,邹平还不太开放,给我的印象像一个小国家,而现在邹平是中国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你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镇、农村都发展很快,尤其是魏桥棉纺集团和县电力集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他还说,“现在政治体制也跟过去不一样。在这方面,我觉得美国人不了解中国,大部分美国人觉得你们经济变化大,有经济改革而没有政治改革,这是不正确的”。他认为,邹平政治方面变化很大,人大的权力大了一些,有的部门领导体制变了,比如银行,由过去的双重领导变为现在的条条领导。
        这是迈克最后一次到访邹平,或许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那时我只是有一点感觉,那就是迈克的精力似乎有所下降,当然这是相对于1996年而言。当时我只是觉得或许这是正常的,毕竟迈克已经60岁了,精力下降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外表看上去体格依旧健壮的老人实际上可能已患上重病,只是包括迈克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病魔正在侵蚀他的身体。
       迈克病重的消息传来,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感到惊诧。我发出问候,希望能给迈克一些慰藉。2000年岁末,我给迈克发去了精致的贺卡,向他祝福圣诞和新年。不久,我收到了迈克发来的贺卡。贺卡上已印有祝福辞,迈克并未加任何的话语,只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仅仅从这一举动,我感觉他的身体状况可能不是太好。不久,噩耗就传来。2001年2月,奥克森伯格在家中病逝,时年62岁。
        迈克数次到访邹平,搜集第一手的材料,就是想写作一部以邹平为题材、反映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专著。1999年离开邹平的时候,迈克曾承诺将尽快完成这本专著,并准备发行中文版,而中文版的翻译工作则交由邹平外办来承担。然而,人们最终没有在迈克的有生之年看到这本书的问世,而最终只能托付给他的学生、现任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的戴慕珍教授来完成。
        有生之年,迈克致力于科研与教学,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逝去之后,除了他的思想和著作外,他至少还留给我们两大笔遗产:其一是他曾先后指导过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70多名博士生和150多名硕士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或进入到美国的政府机构或智囊团,或在美国的大学中任教,从而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其二是他在推进中美学术交流方面给我们遗留了一笔财富。选定邹平是迈克亲手运作的,至今还不断有美国学者到访。美国学者从邹平考察回国后,先后用听证会、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不同形式,比较客观地介绍了从邹平了解到的中国农村的情况。现任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的戴慕珍教授曾评述道,“迈克•奥克森伯格推动中国将邹平县开放成为美国学者的一个研究地,已证明其价值是非常宝贵的,10多年来我们已接连不断地去那里调研。”
        时光匆匆,迈克离开我们已经数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依旧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或许人们对于他的评价不尽相同,但他生前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致力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中美建交即将迎来3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