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邹平方言的特点和区域分布

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方言虽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邹平方言属官话方言的冀鲁官话区,但又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邹平方言与官话方言的最大区别在声调方面。古清声母的入声字,冀鲁官话归阴平,而邹平话自成一类,如“不、仆、福、笃、秃、谷、哭、忽、竹、出、叔、促、屋”等字,均读一个高平调,可以仍然称之为“入声”。

邹平话声母和韵母方面的特点有:①没有开口呼的零声母音节,普通话的零声母音节邹平话均有“ ng”声母。②声母“ r”不拼合口呼,多以声母“ 1”代 替。③没有合口呼零声母音节,把普通话里的这类音节"w(u)”发成唇齿音“V”。④没有前鼻韵尾“n”,普通话的前鼻韵母,邹平话均读成鼻化韵母。⑤ 没有卷舌韵母“er”,也没有普通话那样的带卷舌色彩的儿化韵。

邹平话中有相当数量的特有词语,例如:“不拉盖”(膝盖),“额(ye)拉盖”(前额),“三官脉”(太阳穴),“拉不平”(连襟),“八八子”(鸭子),“稍老钱”(蝉),“杜了子”(知了)“耍光”(戏弄),“念诵”(劝导),“二思”(犹豫不决),“容过”(有空闲),“拽”(扔),“摆”(冲洗衣物),“从先”(刚才)等等。还有一些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如“刚”“楞”“老么”等。

邹平方言中较显著的语法特点有:①人称代词单复数相同,没有类似普通话里的“们”词尾。②指示代词是三指的:近指代词“这”,中指代词“乜” (nie),远指代词“那”。例如: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他的,乜个是你的。“乜”还可以代“这”或“那”,指刚才提到的人或事。如:乜个人真好哇。乜块埝子我没去过。③比较句式很有特色,如“我不强的他”“他不重的你一些”“抱孙子强似攒金子”等。④反复问句式与普通话有很大不同,如“吃了没”“吃了不” “吃了了不”“能吃了不”等。⑤个别副词的语序颠倒,如“知不道”“挺手冷” “老么肚子疼了”等等。

邹平话中有一个多功能的语缀,作用相当于普通话的子、着、在,其读音根据前面音节的尾音不同而有区别:鼻(化)韵母后面读若ne,这里的n舌位较靠前,且有卷舌色彩;e读音弱化。如“凳子”“看着”“放在”,它们的后一个音节读音相同。非鼻韵母后面的成分读若de,这里的d也有卷舌色彩,e弱化,如“豆子”“拿着”“搁在”等。

邹平话中还有几个特殊的词缀,也很有特色。

后缀“巴”。可以是名词后缀,表一类人,稍含贬义。如:哑巴、嘲巴、馋巴、瘸巴、聋巴、结巴。可以是形容词后缀。例如:窄巴、挤巴、紧巴、利巴(利害)、瘦巴。这类形容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如“挺紧巴”“真利巴”等;重叠式为“AABB”式,如“窄窄巴巴”“挤挤巴巴”;词义上有弱化的倾向,如“挺紧巴” 程度比“挺紧”要差。还可以是动词后缀。如:拉巴、提巴、压巴、打巴、洗巴、 撕巴、揉巴、拧巴、塞巴、掰巴。这类词表动作短暂,多以“ABAB”式出现,偶尔也单用。如:“你把馒头掰巴掰巴”“洗巴洗巴就干净了”“你拉巴啥”。

形容词中缀“溜”,用于“A溜BC”式的形容词。多含贬义。“溜”略等于普通话中的中缀“里”。如:稀溜糊涂、一溜歪斜、稀溜撇扯、稀溜哗啦、稀溜糊查、懈溜晃荡、滴溜轱辘、稀溜忽隆、粘溜胡查、澥溜光当。

动词后缀“由”。含有这个后缀的动词表示前边动素所表示的动作反复多次。如:搓由、捻由、团由、转由、缠由、磨由、卷由、哈由、活由、荡由。

动词后缀“查”。此类动作表示动作反复多次,语义更重。如:刮查、扒查、抠查、划查。

现在的邹平县由于解放前分属邹平、长山、齐东三县,因此邹平方言语音的地域差异表现为东西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

西部腔:主要是青阳、明集、码头、魏桥等乡镇,及韩店、九户、台子等乡镇的西部地区,其显著特点是没有“r”声母,普通话的“r”声母全部用“1”声母代替,如“人、然、日、肉、热、扰、让、扔、容、如、若、瑞、软、润”等音节,声母都是“l”。其他乡镇区分“ r”和“l” ,但“ r”声母不拼合口呼。

东部腔:包括孙镇、焦桥、苑城、长山、高新办事处等乡镇办及九户、韩店、 好生等乡镇的东部地区,其特点是把央元音“a”发成圆唇音,基本规律是儿童比成年人明显,女性比男性明显。

县城腔(主要是原邹平县的中心区域):包括黛溪办事处、黄山办事处、西董等乡镇及好生、韩店等镇办的大部分地区,其特点是区分“ r”和“ 1”(但“ r”不拼合口呼);“a”为展唇,不是圆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