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四、东夷集团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在世人的心目中,东夷文化似乎是落后的代名词。《论语·八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反映出春秋时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巨大差距。《公羊传》隐公七年:“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说文通训定声》:“夷狄之俗,非如华夏之民有礼义文章之美也。”《左传》中也有大量东夷文化落后的记载。

  西周春秋时期,东夷文化确实难以与西方华夏民族所创造的礼乐文明相比,以周王室和齐、鲁、晋等诸侯国所代表的华夏文明远胜于东夷人所创造的文化成就,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这些反映的都是西周以后的情况,而商代以前,尤其是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东夷文化丝毫不逊色于华夏文化,甚至超越于华夏文化。笔者试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作概要论述。

  1. 伏羲作八卦

  八卦是周易的八种符号,据《周易·系辞下》记载,八卦为东夷集团的伏羲所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的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但对伏羲作八卦的认识,学术界多持怀疑态度。近来在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有一卦象,不论从时代上,还是从地点上,都似乎可说明伏羲作八卦当非虚言,近年李学勤先生曾有专文论及[ 18 ]。

  2. 颛顼“绝地天通”

  《国语·楚语下》记载: (楚)昭王向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参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习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这段文字对于我们了解原始宗教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是弥足珍贵的。但其间也搀杂有后人追忆所带的后代意识与比附之处,“古者民神不杂”这恐怕不是原始宗教产生时期的实情,正像袁珂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古者民神不杂’,历史家之饰词也”,而“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才是“原始时代人类群居之真实写照也”[ 5 ] P461。袁先生的见解是颇为精辟的。那时候“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人人祭祀鬼神,家家都有巫史,人们可以直接向鬼神祈福求佑,鬼神也可以直接听取民众的意志和心愿,这是原始时代人与人之间基本平等,尚未出现强权的情况的反映。这时期神权尚未完全掌握在统治者手中。

  这种“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的情况到五帝时期得到了改变,见于前引的《国语·楚语下》:“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即到颛顼时代,随着社会上贫富的分化,阶级阶层的出现,于是凌驾于人类社会之上的拥有神权的神灵世界开始出现,颛顼便把这种神权据为统治者自己专有,让南正重去管理鬼神祭祀一类的神事,让火正黎去管理人间的民事,把民事与神事彻底分开,即“绝地天通”,剥夺普通民众祭祀鬼神的权力,把祭祀神灵的权力集中到统治者手中,从而形成巫师阶层。

  颛顼所进行的宗教改革对中国以后的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正如徐旭生先生所分析的那样,“重和黎以宗教事务为专业”,对中国后代历法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以致“我国谈历算历史的人几乎全体总是一开始就是说到南正重和火正黎,并不是没有道理。”[ 1 ] P97

  3. 韶乐与东夷的舞

  据文献记载,“韶”是虞舜所作乐曲名。《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

  善也。’”作为尽善尽美的韶乐,是东夷文化魅力的体现。

  东夷的舞蹈当也很有特色,《竹书纪年》载:夏代帝发元年,“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

  4. 制陶业的高度发达

  在东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不论是早期的北辛文化,中期的大汶口文化,还是晚期的龙山文化,都出土有大量器型丰富、数量众多、质量精湛的陶器,其中以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最具代表性。特别是龙山时代的蛋壳黑陶和磨光黑陶,其制作之精美、技术之精湛,在整个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5. 陶文的发现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近几十年来,年代早于商代甲骨文的有关文字材料在全国各地屡有发现,主要有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裴李岗文化的龟甲刻符,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的陶符,山东泰安大汶口、莒县凌阳河、诸城前寨、安徽蒙城尉迟寺等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的陶符,山东邹平丁公遗

  址出土的龙山文化的陶符等,其中以大汶口文化的陶符影响最大,对其“文字”的性质学界已鲜有人怀疑。大汶口文化陶文的发现,证明东夷人是我国最早拥有文字的民族,其年代比甲骨文要早近两千年。

  夏代前的东夷文化如此先进,可是到三代以后东夷文化却迅速衰落,并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华夏民族,原因何在?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尚待另文讨论。

  综上所述,东夷集团及其所创造的文化在中国上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认为东夷文化落后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 1 ]徐旭生.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2 ]傅斯年. 夷夏东西说[A ]. 史料论略及其他[ C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 3 ]宋豫秦,李亚东.“夷夏东西说”的考古学观察[A ]. 夏文化研究论集[ C ]. 北京:中华书局, 1996.

  [ 4 ]徐中舒. 先秦史论稿[M ]. 成都:巴蜀书社, 1992.

  [ 5 ]袁轲. 山海经校注[M ]. 成都:巴蜀书社, 1996.

  [ 6 ]尚书正义·吕刑:郑玄注[M ].

  [ 7 ]路史·蚩尤传[M ].

  [ 8 ]郭沫若. 中国史稿[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

  [ 9 ]吕振羽. 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M ]. 上海:上海不二书店, 1936.

  [ 10 ]唐兰. 中国奴隶社会的上限远在五、六千年前[A ]. 大汶口文化讨论文集[ C ]. 济南:齐鲁书社, 1981.

  [ 11 ]尹达史学论著选集[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 12 ]金文丛考[A ].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C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13 ]蒙文通. 古史甄微[A ].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廖平蒙文通卷

  [ C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 14 ]张学海. 试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城[ J ]. 文物, 1996, (12) .

  [ 15 ]栾丰实. 太昊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 J ]. 中国史研究,2000, (2) .

  [ 16 ]李学勤. 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A ]. 先秦史论文集[ C ]. 人文杂志. 增刊1982.

  [ 17 ]江林昌. 五帝时代中华文明的重心不在中原[ J ]. 东岳论坛,2007, (2) .

  [ 18 ]李学勤. 谈淮阳平粮台纺轮“易卦”符号[N ]. 光明日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