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夷集团在夷夏联盟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交往,见于文献记载的,始于蚩尤时期。《逸周书·尝麦》:“昔天之初, □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这里“赤帝”即炎帝,所载是中国上古史上有名的涿鹿之战。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第一次交锋以东夷集团大胜华夏集团而告终。涿鹿战后,炎帝族与同是华夏族的黄帝族联盟,共同对抗东夷,《逸周书·尝麦》:“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这场战争又见于其他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华夏族战胜东夷集团,蚩尤、太昊、少昊等东夷分支受到重创。涿鹿战后,东夷始屈服于华夏集团。《韩非子·十
过》:“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 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黄帝到泰山礼祭时蚩尤族为之提供服务。随后夷夏结成了联盟。联盟是古代社会政治的主要形式,“凡属有亲属关系和领土毗邻的部落,极其自然地会有一种结成联盟以便于互相保卫的倾向。这种组织起初只是一种同盟,经过实际经验认识到联合起来的优越性以后,就会逐渐结为一个联合的整体。因为他们生活在永无休止的战争中,所以,在那些智力和生活技术的发展水平足以理解到这种联盟组织的利
益的部落中,这一自然的倾向就会加速地付诸实现。”五帝时代的夷夏联盟,正如江林昌所分析的那样:“东夷各部落与中原诸夏部落首先建立起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在这个联盟组织中,东夷族首领虞舜、皋陶、伯夷与中原诸夏的唐尧、夏禹、夏启共同轮流执政,这就是历史上艳称的英雄禅让制时代。”[ 17 ]
五帝时代的政治的实质是夷夏之间的联盟,我们前面已分析,这时期的社会已脱离了史前的氏族、部落阶段,而进入到了方国时期,因此,夷夏联盟应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五帝时代是部落联盟的观点,应该修正为“方国联盟”。
夷夏联盟集团的第一个最高首领是华夏族的唐尧,而代替尧做最高首领的是东夷集团的虞舜。《史记·五帝本纪》:“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夷夏联盟的最高首领由华夏和东夷轮流坐庄。到舜年老时又任命华夏集团的禹做自己的继承人,《五帝本纪》:“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按照传统,禹的继任者应在东夷集团中产生,《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史记·五帝本纪》正义“皋陶,字庭坚,英、六二国,是其后也。”《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皋陶生于曲阜。”梁玉绳《史记志疑》以为“皋(陶) 、(伯)益,同族而异支。”皋陶、
伯益都属东夷集团。
夷夏联盟到禹死后发生了变化。《史记·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古本《竹书纪年》把启取代益的过程概括为“益干启位,启杀之”。上述记载都是站在华夏集团的立场上说的,其实质是这一时期夷夏之间产生矛盾,启破坏了传统的夷夏轮流作联盟最高首领的制度而将夷夏联盟的最高权力垄断在华夏集团手中。夷夏之争又一次以华夏的胜
利而告一段落。不过,以华夏集团垄断夷夏联盟最高权力而建立起来的夏王朝并不稳固,随后不久即发生了“后羿代夏”的事件,东夷集团首领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夷夏联盟的最高权位又回到了东夷人之手。到少康中兴,夏人重又夺回了最高首领的位置,夏在夷夏联盟中的主导地位才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