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千年历史文化简明索引(下)
(二)历史人物
邹平县文化发达,向有文化县之称,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名人。今将著名者简述如下:
陈仲子(约前350—前260年) 亦名陈仲、田仲、於陵仲子。战国时齐国处士,长山县人(今属邹平),著名思想家、廉士。本为齐宗族大家,其兄陈戴为盖邑封君。他以其奉禄和房屋为不义之财,遂离家出走,与妻子隐居於陵(今邹平县东南)山中。楚王欲以为相,派使持金往聘迎之,被谢绝,立节抗行,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与妻以织屦、替人灌园为生,后饥饿而死。或说他为孟子弟子。传说邹平东南山中有其隐居处。撰有《於陵子》12篇,其学派被称为“於陵学派”。
伏生(生卒不详) 名胜,字子贱,秦汉之际邹平人,秦时为博士。秦始皇禁诸家经书,他壁藏颇多,后因兵乱多散失。汉初,掘壁求书,尚存29篇,即以授教于齐鲁等地。汉文帝时,朝廷诏颁天下能治《尚书》者,听说伏生,派太常故晁错亲赴邹平,拜师学习《尚书》。伏生口授,由其女代为转述解说,终使晁错得《尚书》29篇,传41篇,后世称之谓《今文尚书》。后由伏生弟子编成《尚书大全》。人谓“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能晓其义。”历代学者誉之为“尚书再造”,现邹平有伏生祠和伏生墓遗址。
刘徽(生卒不详) 魏晋时数学家,邹平人,于陈留王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撰有《九章算术注》10卷,其中第10卷《重差》是他自著,世人称之谓《海岛算经》,被后世列为国子监学馆的主要教材和明算科的考试科目。在《九章算术注》中,刘徽提出了《九章算术》中的若干错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运用割圆术来求圆周率的正确方法,把圆周率最后推算到π≈3927/1250(≈3.1416)。此后南北朝时的祖冲之使用刘徽的方法,将圆周率π的近似值算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π≈355/133。刘徽被誉为“世界古代数学泰斗”、“世界圆周率的举旗人”。
田敏(880—971年) 五代时邹平人,少通春秋,笃于经学,后梁贞明年间登科,在梁、唐、晋、汉、周五代历任国子博士、祭酒、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司空、工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后唐时校勘、雕版印刷九经,统一全国经典文字,历时22年。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年)终成宏业。晚年开启北宋齐鲁讲学之风,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周世宗褒扬他“详明礼乐博涉典坟,为儒学之宗师,乃荐绅之仪表。”后周显得五年(958年)告老还乡,仍亲授经学。卒于宋太祖开宝四年(871年)享年92岁。
段成式(?—863年) 字柯古,晚唐邹平人,文学家,宰相文昌子。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精研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累迁尚书郎、太常少卿。咸通初(860年)出为吉州刺史,解职后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家多藏书,尤深研佛学,诗文与温庭韵、李商隐齐名,时称“三十六体”,撰有《酉阳杂俎》20卷、续集10卷。自唐以来,该书推为小说之翘楚。诗作及往来简牍甚多,现仅存30多首,收入《全唐诗》。文11篇收入《全唐文》。其他还著有《段成式集》等多卷。
周越 北宋时邹平人,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与其兄周越皆工书法,是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法老师,撰有《书苑》一书,计十五卷。天圣八年(1030年)刊印,为后世所传。
范仲淹(989—1052年) 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四岁随母改嫁至长山县(今属邹平)名朱说,其间在醴泉寺读书,划粥断齑,笃学不辍。后游学河南应天府。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后官至参知政事等。皇祐四年(1052年)病逝徐州,终年64岁。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在邹平生活18年,现邹平有其遗迹多处,其“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被推为东方人格形象的典范。
张临 元朝邹平人,世称长白先生,终生以传授程朱理学为己任,在城东七里铺设馆授徒,被誉为一代儒师。
孙皇后 明宣宗皇后,邹平人。原为明成祖皇孙朱瞻基太子妃,宣宗即位后,被册封为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胡皇后被废,她即被册封为皇后。英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她命郕王监国,尊为上圣皇太后。英宗被送回后,被幽禁于南宫。在夺门之变前,石亨等人曾秘密禀告孙皇太后,得到应允。英宗复辟后,尊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皇后故去,享年60岁。上尊号为考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宣宗合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张万钟 字贡生,明末邹平人,出身明官宦之家。清朝入主中原后,举家南迁南京,被南明福王授镇江府江防同知兼推官。顺治元年(1644年)卒。著有《鸽经》一书,被誉为世界鸽子研究的真正开创者。
马骕(1621—1673) 字骢御,号宛斯,清初著名经史学家,邹平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举人。十六年(1659年)中进士,先被举为顺天乡试同考官,继出任淮安府推官,后改任安徽灵壁县知县。为政5年,兴利去敝,除奸苏良,颇具政绩。康熙二十年(1673年)卒于官邸,终年52岁。生平好古力学,勤于著述,尤精于中国先秦上古史研究,先后撰有《左传事纬》12卷、附录8卷、《绎史》100卷和多卷本《十三代瑰书》,被人誉称“马三代”,号“专门之学”,卓然独创,自成一家之体。又与顾炎武同修《邹平县志》。
成瓘(1763—1842年) 字肃中,晚年号古稀迂叟。清朝考据学家,邹平人。嘉庆举人,后放弃科举,沉酣古籍,专心著述。所著《篛园日札》,对音韵、训诂、注经、证史颇有见解。所撰《石鼓辨证》,以小学印证古人,又以鼓文勘对史实,广证博考,受到国学大师俞正燮的推崇。公元1828年曾主修《济南府志》,此外还著有《周髀算经》、《篛园医说》、《成氏丛书》、《续札二册》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卒,享年79岁。
梁漱溟(1893—1988) 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31年为探索救国之路,在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划邹平为乡村建设实验县,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教统政,政教合一,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等方面进行改良。继而又划济宁、荷泽等地为实验区。至1937年,山东有70多县从事乡村建设实验。乡村建设实验长达七年。七七事变后主要从事民主运动,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葬于邹平黄山。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等。
此外,还有张实居、李广田、刘建庵、郭在贻、宋勉之等一批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若众星闪烁,对地方乃至全国的人文有重要影响。
(三)历史事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在邹平地域上的历史事件较多,载之于史书和《邹平县志》者数十起,今选其在全国有重要影响者简述如下:
1、伏生传尚书 伏生是秦汉间著名儒生,尤对《尚书》研读精辟。公元215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冒诛杀之罪,把《尚书》匿藏墙壁之中,为避战乱流亡它乡。10余年后,及至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伏生重返故里,但见断壁残垣,满目萧条。所藏《尚书》水浸虫蚀,损失大半,仅剩29篇。伏生将残存的《尚书》仔细整理,在齐鲁民间讲述,各地儒生纷纷拜伏生为师。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颁诏寻求能通《尚书》者。听说伏生后欲召之进京,但此时伏生已年越90,行走不便,于是文帝派太常使故晁错亲到邹平学习《尚书》。伏生年老口齿不清,便由其女伏姑转述。数月后,晁错把《尚书》学完回朝。晁错所记《尚书》,后人能解懂,人称《今文尚书》。至汉景帝时,鲁恭王拆孔子旧宅得部分《尚书》残卷,均为蝌蝌文。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依伏生口授《今文尚书》与之对照整理,计58篇,人称《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无《今文尚书》佐证的有16篇,人们不能解其义,称“逸书”,史学界对伏生传《尚书》给予高度评价。
2、隋末王薄起义 隋朝末年,炀帝暴政肆虐,穷奢极侈,对内大兴土木,滥施刑罚;对外穷兵黩武,广征兵徭。内外交困,民不堪命。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河南又遭水患,天灾人祸,激发民变。邹平人王薄首举义旗,率众造反。以长白山为根据地抗击隋军,山东、河北一带豪杰纷纷揭竿响应,迅即聚集十万余众,他们抗官兵,攻城池,势为破竹。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王薄率部攻齐郡后,又进攻鲁郡,为齐郡丞张须陀击败,被迫带军北渡黄河,与孙宣雅、郝孝德义军会合。不久回师南下,围攻章丘,又为张须陀击败。后收拾余部万人,曾与孟让配合作战。后与窦建德里应外合,夺取聊城,擒杀宇文化及。后来农民起义军逐渐形成以李密、窦建德、杜伏威为首的三大集团。王薄是隋末首次农民起义军领袖,其壮举为推翻隋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3、护国军吴大洲、薄子明部进驻邹平 1916年(民国5年)5月4日,山东护国军第七军第一旅吴大洲部由青岛西来占领周村,后派兵进驻邹平和长山,扩充兵员。5月30日,陆军第一混成旅第一团潘洪钧部由济南来,团部设在邹平城西成五村。并在城子、马庄一带构筑工事。先以炮火轰击西门城楼,继而组织步兵冲击西门,吴部坚守城内达16小时,终因势孤无援,于当夜10时突围,退居周村。潘部随即占据邹平城。是役吴部陈亡30余人,伤者甚众。
4、国民党军队围剿“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 “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是民国期间影响全国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其创办者是邹平县苑城大丁村(原长山县)人马土维。该会亦称“一心堂”、“净地会”等。首创于民国初期,教会基地在大丁村。教义核心内容是敬奉天地、孔子、孟子、如来佛、老子等,崇拜无生老母。凡入道斋,必须将家产变卖干净上交,做到“倾家荡产”,一心投奔大丁山共享亡伦之乐。至民国12年(1923年),村内从各地被诱骗来的道徒500余人。马工维在村内建两个大院,占地40亩,男女分居,后又收编部分红枪会员,进行军事训练,连山东省高级官员张宗昌、郑士琦、张敬尧等都加入其道会,并送匾额祝贺。到1928年,道徒达2000多人。由于该道会势力越来越大,1929年7月初3,经人告发,国民党师长曹福林带兵一旅对道会基地进行围剿,数百名道徒逃散,马土维逃往五台山,后又至北京,与军阀吴佩孚等组织中国慈善救济会。后移居天津。“七七事变”后,该道会改名“大东亚佛教联合总会”,成为日本侵华的邦凶,受到东条英机的奖励。其道徒遍布全国,达十几万人。1949年道会秘密迁到济南,1950年被人民政府取缔。
5、梁漱溟三十年代乡村建设实验 1931年至1937年,以全国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探索救国之路,依靠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了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他们成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全国招收、培训乡村建设人才。划邹平为实验县,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教统政,政教合一,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等各多方面进行乡村建设活动。1932年底,他们又成立荷泽分院,划荷泽、济宁为实验区,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实验。到1937年,山东百分之七十的县从事这种实验。每年有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政要到邹平参观学习,使邹平一时成了全国注目的乡村建设实验基地。梁漱溟先生也成了乡村建设派的领袖。七七事变后,研究院撤离邹平,乡村建设运动亦随之结束。
6、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抵制国民党政府南迁的命令,组织学生,共赴国难。中共山东省委派林一山前去与马校长联系,接着又派共产党员姚仲明、红军团长廖容标、共产党员赵明新到长山中学,争取联络马耀南组织抗日力量,于12月26日晚,带领长山中学60多名师生,在长山九区卫固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几天后,马耀南亦赶到黑铁山,组织了五军司令部。由廖容标任司令,姚仲明任政委,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马耀南任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兼参谋长。后经过夜袭长山城、小清河伏击战等战斗,扩大了队伍,揭开了邹长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
(四)历代文学成果
邹平人文荟萃,县民自古重视文化教育,千百年来不乏倾心著书立说之才,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史、文艺、科技等著作。
1、历代著作
秦汉时期,伏生注译《今文尚书》29卷,传41篇。魏晋时期,大数学家刘徽所注《九章算术》10卷。晚唐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20卷、续集10卷。五代时田敏所著《删定书仪》。明清季是邹平人士著述的鼎盛期。明朝主要是刘孔和所著《日损堂诗集》。刘鸿训所著《四素山房集》、《皇华集》。清朝有74人著有文集数百卷,主要是马骕所著《左传事纬》12卷、《附录》8卷、《绎史》160卷、《十三代瑰书》。张实居所著《萧亭诗集》。王德昌所著《说砚》、《装璜志》。成瓘所著《篛园日札》8卷,《续札》4册,《岐阳十鼓辨证》等。刘孔怀所著《四书字徽》、《诗经辨韵》、《吕氏乡约》等。张吟修所著《菘园诗抄》。郝秋岩所著《碧梧轩》、《蕴香阁》、《恤纬吟》。中华民国时期,主要是李广田所著《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等。刘建庵所著连环版画《阿Q正传》、《高尔基的童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撰文著述者又进入新的时期,主要是李鲁航所著《缘野词》。张道一所著《古代首饰》、中国古代图案集《外国图案集》。薛绥之所著《鲁迅研究资料索引》、《鲁迅作品注释异议》。郭在贻所著《训诂丛稿》、《训诂学》。刘大钧所著《周易概论》。
2、历代书画
邹平县是文化大县,自古至今不乏执着书画艺术者。如宋代以行书见长的周起、周越,明代的张万钟、张万选,行书皆精。清代的马骕、成瓘即是史学家,又是书法家。王德昌即是著名装裱大师,又是书法家,其隶书在齐鲁很有名气。其装裱艺术被高凤翰视为一绝。成毓屺善行书和榜书。近现代书法家郑干丞,行、隶、篆书颇佳。亦能篆刻,曾为毛泽东主席刻章一枚。郝宝书善行和魏碑,书法自居特色。宋勉之善行楷,尤善榜书,其书风极具简约朦胧之美。郭连贻书法沉稳古拙。其他亦有许多老、中、青书法家,亦执着追求书画艺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有的在省内外大展中展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
二、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邹平县地理位置优越,南枕长白山,北濒黄河,山青水秀,地域广阔。南部长白山,因山巅常有白云缭绕而名,山势峻拔,重峦迭嶂,绵延数十公里,向有“泰山副岳”之称。县域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南部长白山区以摩诃顶为最高峰,既有秀美的自然景观,又有优秀的人文景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开展,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土特产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形成鲁中一带颇具影响力的旅游胜地。
(二)地理景观
1、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邹平县城南15公里处,南北2.23公里,东西6.35公里,总面积7200公顷。鹤伴山由东西向的跑马岭和南北向的并头峰两大山脊围封而成。山势陡峭、谷壑幽深,河谷、瀑布、跌水众多,涧谷景观,各具特色。以其植被条件好,森林覆盖近90%。1992年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
鹤伴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3年8月,曾有数十名抗日战士在此与日军激战而壮烈牺牲。鹤伴山入口抗日桥处立有抗日英雄群雕纪念像一座,气势宏伟,艺术精湛。旅游线路有:九瀑涧游线,长度1608米,沿途有大小跌水九处,一瀑一景,各具情趣。水帘洞游线,内有岩洞、流瀑、景石等各种景观,形成了鹤伴山中以水帘洞为特色的奇绝景色,此景线788米。九潭溪游线,内有溪流、跌水、碧潭、岩石以及植被等,形成以溪潭为主,以秀见长的景区特色,全长2424米。鹤鸣谷游线,河谷宽阔,绿树成荫,沿途有儿童活动区、动物放养区等设施。全长1215米。鹤伴山森林公园共修筑拦水坝32座,可蓄水40万方。降水时节,形成了水库连水库,瀑布连瀑布的景观。公园内服务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是人们休闲度假、养生健身的理想场所。
2、醴泉寺风景区 醴泉寺风景区位于邹平县长白山黉堂岭北麓,四面环山,风景秀丽。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龙台寺,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成之日,寺东山坡有一甘泉涌现,唐中宗皇帝赐名醴泉,醴泉寺之名由此而来。“醴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是唯一皇帝赐名的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时随母改嫁至长山,少年曾在醴泉寺读书。寺南几千米山里,有范公读书洞遗迹。元大德年间,建立了范公祠,自此寺祠合一,佛、儒相映生辉。唐朝以来,醴泉寺以其盛名影响国内外,日本、朝鲜等国向中国多次派遣使团、僧人等到醴泉寺考察,醴泉寺曾设有新罗院供僧人居住。1939年日寇扫荡长白山,将醴泉寺毁于一炬。
2004年,邹平县人民政府投资1800万元重新开发醴泉寺风景区,新醴泉寺中心景区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范公祠、新罗院、东西配殿等,是仿宋式建筑群,占地50亩,主建筑5400平方米,更有罕见的唐碑、众多佛教塑像和范仲淹像等令人观赡,是山东中部规模最大的佛教游览胜地。
3、唐李庵风景区 唐李庵风景区位于邹平城西5公里会仙山东麓,占地1338亩,景区群山环抱,绿树葱茂,曲径通幽,玲珑别致,素有齐鲁“小灵岩”之称。
唐李庵兴建于隋唐,碑记最早的一次重修为明朝隆庆年间。寺院有大殿、东西偏殿,大殿屋脊、角、檐均有双龙和吻兽,殿内饰明代彩色征战图、神仙飞升图、龙、虎等珍贵壁画,栩栩如生。寺院有古文冠果树一株,古丁香树两株,寺院南侧350年树龄的法师手植桧,历尽数百年,仍枝叶繁茂,生机盎然。
寺院毗邻僧房、藏经楼、曲廊、茶社、素斋馆、古木亭、仿竹亭、杏林塔等,形成了幽雅宜人、独具特色的佛教游览景区。
4、雕窝峪风景区 雕窝峪风景区位于长白山西北狻猊峰麓,西距县城5公里,因山顶悬崖处多有猛雕栖息而名。深邃宽阔的山谷长达1.5公里,谷内林木繁多,悬崖峭壁,景色秀丽。隋朝末年(公元611年),隋炀帝暴政残虐,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邹平铁匠王薄在此首举义旗,点燃反抗隋朝反动统治的烈火,之后起义军风起云涌,一举摧毁了隋王朝,之后雕窝峪名声远扬,成为隋末王薄起义的遗址。这里山谷陡峭,风景奇特,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军事要塞。主要景点有石门、古石城墙、王薄军粮处、潜龙涧、王薄雕像、莲花峰、迎春岭和笔尖石、碧霞祠、玉皇阁、景亭等,每年九月初九前后在此举行为期一周的庙会,游客如涌。
5、黄山风景区 位于县城区,海拔仅168.4米,其山势状如伏虎,又名虎头崖。山上旧有碧霞元君庙、玉皇庙、刘猛将军庙等。每年四月八为黄山盂兰会,形成闻名的黄山药会。1983年被县人民政府辟为黄山公园,占地4平方公里,建有烈士陵园、烈士英雄纪念碑、梁漱溟墓、连心亭、步云亭、仙遐亭等。黄山公园南侧为3000平方米的黄山广场,每天吸引无数游客前去游览。
此外,还有摩诃山风景区、白云山风景区、印台山风景区、黛溪湖风景区等,都各具特色。
(三)名特土产
邹平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的土特产,其品种多,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成了人们家庭生活和赠送亲朋好友的美味佳肴。
1、山药 山药栽培始于唐代,主产地在长山镇,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高产、质优、营养价值高而著称,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曾销往美国、加拿大、荷兰、东南亚、港澳等地。长山山药营养丰富,滋补作用强。主要成份是糖、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可广泛用于高档食品工业的加工原料和滋补中药。山药入药,味甘性平,滋补性强,健脾胃、补肾。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主要分布于长山、礼参等镇,年产800吨。
2、水杏 邹平南部山区盛产水杏,以张高水杏为最佳,主要产地在黛溪、黄山办事处的张高、贺家、姜家洞及西董一带,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清雍正年间曾为皇帝贡品。张高水杏个大如桃,单果重70—80克,最大可达120克。其肉厚质细,呈桔红色,脆而酸甜,食之清爽可口,且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和B17含量最高,具有明显的润肺平喘、补脾宜胃之功效。品种最好的要数“柚把子”和“关爷脸”。随着高科技的栽培,目前山农已利用塑料大棚、嫁接等多种技术,种植面积15000亩,年产量达150万公斤,畅销全国各地。
3、香椿 香椿盛产于邹平西董、青阳、黄山、黛溪办事处一带。分红芽、青芽两种。红芽稭粗肉嫩,芽叶油光红亮。青芽碧中带黄,鲜嫩异常。清明时节的椿芽俗称“黄练芽”,鲜嫩可口,清香独具。采摘椿芽以清明前后为最佳,谷雨以后次之。过去香椿生产多在屋前院后,现在农民多以大面积采用新科技种植,年产量300万公斤。
4、柿子 邹平柿子主要有方柿、平柿、圆柿三大品系,17个品种。主要分布在西董、青阳、黛溪、黄山办事处等山区和丘陵地带,年产量可达400万公斤。其营养价值高,每百克含糖5—20%,含蛋白质0.7%,含脂肪0.1%,含碘高达49.7毫克,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超过苹果、梨、桃等水果。柿子去涩后可鲜食,甜香适口,营养丰富,可晒制柿饼。邹平柿饼整齐个大,绵纫霜厚,甜味香浓,有多种药用功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乡土文化
邹平县的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和民间文化有独到之处,简介如下:
(一)民间艺术
高档红木工艺品。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邹平福正木器工艺品厂开发出红木古典式精品数十种,有珍品马扎凳、靠背式精品折叠马扎凳、红木嵌银文房四宝、红木精品笔架、嵌银高档工艺看盘、红木嵌银名人字画、红木雕刻各种筷子、红木嵌银溜鸟杆等,品位高档,全国独一无二,多次参加中国专利产品博览会,荣获山东省“富民工程杯”金奖,产品已出口日本、南韩、菲律宾等国和港澳地区。
(二)传统文艺
蕊子、高跷、龙灯等民间艺术表演。这是千百年来民间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原起源于周村,后逐渐流行于长山、邹平县城、青阳一带。蕊子是一种用钢架搭起的各种戏剧人物故事,造型奇异,分单层和双层蕊子。高跷是一种双足踩着木跷舞动的杂耍,矮者一、二尺,高者五、六尺,还有肩上驮人、单腿跳步、后折腰翻筋斗等多种表演形式。龙灯普遍流行于县境各地,多用竹蔑札龙骨,装上龙头,外用纸或绸装饰,配以绘画。龙体内装有蜡烛或彩灯,下装木柄以便用手操动。前有一人舞动绣球宝珠,四周有札制的彩云配舞。还有狮子舞等表演也与此类似,只是舞法、步法不一。这些民间表演形式多伴以秧歌队、旱船、跑驴、锣鼓等互相配合,为民间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期间增添气氛。邹平的蕊子、龙灯、舞狮多次参加滨州市民间艺术表演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