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 一622),邹平青阳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史籍中有关他举义之前的生平几无记载,只说他是个铁匠,以在长白山区打铁为生。
隋朝末年,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通运河,从山东调发了大量民工。 而彼时山东地区连遇旱涝灾害,富庶的山东大地满目疮痍。更为严重的是, 隋炀帝数次东征高句丽,都把山东作为进攻高句丽的人力、物力供应基地, 在这一带增置军府,扫地为兵,强壮男子大多被征发当兵。在东莱造船的劳 役和负担及向河北运粮的差役等,也都压到了山东百姓头上。“自去岁谋讨高句丽,诏山东置府,令养马以供军役。又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 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之饥馑,谷价 踊贵,东北边尤甚,斗米直数百钱。所运米或粗恶,令民籴而偿之。又发鹿 车夫六十余万,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险远,不足充糇粮,至镇,无可输,皆惧 罪亡命。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 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资治通鉴》卷181)正是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山东各地频频发动武装暴动,先后有31起之多,其中王薄领导的农民起义,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起义队伍之一。
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在长白山雕窝峪揭竿而起。“邹平民王薄,拥众据长白山,剽掠齐、济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 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资治通鉴》卷181)为了发动起义, 王薄首先创作了非常通俗易懂的民谣:“要抗兵,要抗选,家家都把铁器敛。 敛起铁来做刀枪,昏君赃官杀个光。”这首歌很快在长白山区流传开来,大量 被横征暴敛逼得走投无路的穷苦百姓纷纷投奔到雕窝峪来。而在攻打邹平县城告捷之后,王薄又创作了《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 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食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首更具有感染力的民谣一经传开,一些不堪忍受沉重赋税和徭役的农民,都纷纷投靠到了起义军的大旗 之下,当时义军达到了数万人。由于王薄发动的农民起义比较早,规模大, 并且据点背靠大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是,周围各地的义军纷纷投奔而 来。大业九年(613年),王薄在攻掠了齐郡之后,为了扩大战果,曾经兵进鲁 郡(即今兖州),起初取得一些胜利,但由于麻痹轻敌,结果为隋齐郡丞张须 陀所部突袭,被杀数千人。后来王薄重新集结力量,北渡黄河,刚到临邑即被张须陀追上,双方展开激战。由于王薄率领的起义军乃乌合之众,自然与 训练有素的隋兵难以抗衡,故遭受重创,五千余人战死。此后,王薄又与孙宣雅、郝孝德等义军共十余万人进攻章丘。张须陀亲率步骑两万迎击,起义军再遭失败。
王薄在进攻章丘失败之后,兵力已严重不足,但是,他仍然以长白山为 依托,转战于鲁中、鲁北齐郡各地,并利用小规模的偷袭,与官军周旋。在这期间,齐郡孟浪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也来到长白山与王薄的起义军联合作战。 但因隋朝大将周发尚和张须陀进逼,这股起义军不久即南下江淮,后投奔了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以后还有李子通、左相才两股起义军也先后来长白山区和王薄联合作战。王薄起义军一直在鲁中、鲁北各地与其他起义军联合抗击隋兵,尽管因为兵器不精良和兵员素质低下而屡战屡败,但在其带动和影响下,全国起义迅速形成燎原之势,隋王朝很快走向了末路。
唐高袓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缢弑隋炀帝, 拥兵北上,于次年占据聊城(今山东聊城西北)。唐遣淮安王李神通围攻聊城,宇文化及派人拉扰王薄并引其入城,共同守御。李神通攻城不克,引军 而退,窦建德又率军来攻,王薄开城门放窦建德入城。窦建德入城后,擒杀 宇文化及。这年三月,王薄拥其地降唐。四月,唐任命王薄为齐州总管(驻历城,今山东济南)。武德四年,王薄劝说青(治今山东青州)、莱(治今山东 莱州)、密(治今山东诸城)诸州降唐,诸州都表示同意。武德五年(622年), 王薄与唐宋州总管盛彦师共同攻击须昌(今山东东平东须城镇西北),征粮 于潭州(治今山东历城东平陵城),刺史李义满闭仓不给,盛彦师将其逮捕下 狱,未料李义满竟然突患疾病死于狱中。这事本来与王薄没有多大干系,他自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攻克须昌后,王薄因事赴潭州,孰料任职潭州的李 义满侄子李武意早已怀恨在心,趁王薄不备,将其刺杀。一代枭雄就这样死 于非命。
(张士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