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将骁骑将军徐启新
卢兴国
原长山县境内的徐毛村,清朝出了个“三征台湾”的徐武侠。“文化大革命”之前,徐毛村的徐氏宗祠中一直供奉着徐武侠的大幅画像和盔甲、战刀,上悬精细的镏金大字:“荣禄大夫”、“肃静”、“回避”等牌匾。徐氏家族规定:凡徐氏男丁婚娶之时,在迎娶的鼓乐队伍之前要有祖留传下来的“荣禄大夫”、“肃静”、“回避”牌扇开道,以显示祖宗的功德和荣耀。
然而,对于这流传了几百年的历史故事,人们不禁要问,一个 “武侠”,既无军职,又无军权,何以能征台湾?另外,历史上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记载,却未有徐武侠征台湾的记述。怀着对这位传说中历史英雄的崇敬和疑问,笔者到徐毛村走访了其后人,査阅了《徐氏宗谱》和《济南府志》中有关记述,对这一历史人物有了大致的了解。
徐武侠名徐启新,字左翼,号焕章,是清朝的一位名将,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不但南北征战,屡建奇功,而且是具有文韬武略,上马管军下马理政、文武兼备的儒将。其祖上及后人大多是举人、进士出身,世代为官,只有他这一辈能文能武。祖父徐复初,字兄素,孝友醇算,好学不倦。顺治乙酉科进士,授宁海州训导之职。其人崇正学卓,浮习课士。以忠孝廉耻为规讲学,以周张程朱为法,世人感称“徐夫子”。其父徐麒,号卸玉,举人。其母亦出身于名门望族,是进士李之茂之女。李之茂曾任陕西庄浪都司之职。徐启新出身于仁宦书香之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道德教养,为他以后步入仕途建功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于康熙四十五年考中武举,第二年参加会元殿试,高中第二甲第一名。以后历任御前侍卫、湖北荆门州游击(封怀远将军)、江西宁都参将、浙江宁波提标中军参将、湖广宝庆协副将、襄阳镇总兵、湖广中军副将(封骁骑将军)、湖南永绥协副将、云南临元镇总兵、甘肃凉州总兵、甘肃省提督等职。著有《宁波诗集》一卷,《西征凯旋歌》六章。
徐启新为将40余年,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一生飘泊如浮萍,足迹遍及南国北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任浙江宁波提标中军参将之职时的军功,一直为世人传颂。当时的宁波军事重镇,是清朝承袭明制为抵御倭寇侵扰而设,任务艰巨,关系重大。据载,在徐启新任期之初,倭寇曾三次举重兵从海上入侵,徐启新将军率领将士奋力迎敌,浴血奋 战,三次击退倭寇,大获全胜,保卫了国家安全。自此徐启新将军的英名广为国人传颂,使倭寇闻名丧胆,东南海防成为“异域归诚,海波如镜,称乐地矣”的大好局面。他三次击退从台湾入侵倭寇的伟大壮举,即是故乡长山一带人们世代传诵的“徐武侠三征台湾”一说的历史渊原。虽然立了战功,但徐启新将军依然恪尽职守,严阵以待,“不敢以地方无事懈驰禁防,殚心镇抚,防范严密” 。 “军政之暇,则引诸名士一觞一咏,雅歌投壶,著《宁波诗集》一卷。人称儒将风流,比诸武侯羊太傅。”可惜这部诗集早已散失。
徐启新将军或驻守边塞,或奉旨平叛,他奉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尽忠难以尽孝”的古训。他奉旨西征金川时,闻讯远在家乡的高堂老母病重,他很挂念。不久,接到父亲徐麒的信,信中说“昔汉伏波将军愿以马革裹尸而还垂名青史,汝宜自励。”徐启新将军牢记父亲的教诲,率领将士在西北边塞的冰天雪地中,日夜兼程,赶赴金川一举平息了叛乱。
徐启新将军治军一贯军纪严整,赏罚分明,他所率部队所至之处秋毫无犯,因而有着良好的声誉。但他治军严而不酷,对下属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善于体恤军士,爱兵如子。据载,在他任甘肃提督时奉旨西征,“逆贼投奉,奉旨撤兵。回凉往返七月,备历艰辛。启新约束严明,所至秋毫无犯。然法律虽严,体恤周至。士卒感戴如依慈父母焉。抵凉之后,查前调赴金川官兵,按次叙功题 请论赏外,所有阵殁官兵于教场设祭,启新亲为致奠,泪如雨下。官兵、家属长跪号泣,文武同僚亦皆潸然出涕。其阵殆官兵子弟年力壮盛者酌给马步等粮,年幼未堪任事者赏给半量以示优恤。军众感戴义勇倍生。”
徐将军战功卓著,多次受到皇帝封赏。在他登上仕途任御前侍卫官时,康熙皇帝即赏赐其孔雀翎图章1枚,弓1张,箭12支,还多次在围场赏赐他貂皮银缎等物。雍正皇帝元年,因战功,皇帝封徐启新祖父徐复初、父亲徐麒骁骑将军,世称“徐氏三世骁骑将军”,其祖母、母亲亦封为诰封夫人。徐启新晚年在甘肃提督任上, 乾隆皇帝封其为荣禄大夫,封其妻为诰命一品夫人。
乾隆十八年(1754年)徐启新将军年老退休,返回故里而终,享年74岁。
(责任编辑:孙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