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著名诗人张实居(上)
显赫家世
导视:
张实居是清朝初年的著名诗人,出生于邹平的一个官宦世家,祖父张延登、父亲张万钟都曾在明朝做过大官。然而张实居既不可能逆时而动反清复明,又不愿再混迹于宦海之中迎合世俗,只能走上封建文人必然之路,逃离尘世,以山水风光寄寓情感。这位自命清高的“萧亭先生”,为邹平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作,是研究邹平历史与风俗的宝贵遗产。
请收看由鲁中职业学院教师王忠修为您讲述《张实居上之显赫家世》,《邹平史话》即将播出。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邹平史话》,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邹平著名诗人张实居的生平和他的主要艺术成就。
张实居出生于明朝末年崇祯年间,生长于清朝初年,他的主要活动和主要创作在清朝。
张实居,字宾公,别号萧亭。大约生于1634年,也就是明朝的崇祯七年;大约卒于1713年,也就是清康熙52年。这是由邹平县文化馆王红先生考证的。张实居大约活了八十岁,在那个时候也算长寿之人了。
解说:张实居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张延登,明万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左右都御史等职,父亲张万钟曾任明朝浙江府推官,著名抗清将领,所以要了解张实居首先要从他显赫的家世开始说起。
张实居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祖父张延登,父亲张万忠,在明朝做过大官。
过去咱们邹平城里有一座明朝建造的石牌坊,上面有四个大字“父子褒封”,传说是由皇帝加封、由明朝的书法家董其昌题写的。这个牌坊是由张家的族人为张督堂建造的。张督堂就是张实居的祖父张延登。张延登曾经在明朝末年做过两京都察院的御史,当时名声非常大。当时在咱邹平一带有这样的民谣:“只知南京有督堂,不知北京有皇上。”可见名气之大。
张实居曾经有一首诗《此儿行为雪亭赋》。雪亭是个人名,是张实居的一个朋友,在张实居的诗集里面,有很多张实居写给雪亭的诗。这里面他写道:“莫为此儿贫,脱手千金曾赠人。”就是不要认为我现在很贫穷,但当年我家里很富有,随手就可以把千金赠给别人,赠给朋友。“莫为此儿贱,祖父皆入明光殿。”
张实居的祖父张延登,字济美,他是明朝万历20年的进士,曾经做过工部尚书、左右都御史。人们都很尊重他称他为“华东先生”。明朝末年那个时候党派林立,宫廷斗争非常严重。张延登没有很深的陷到里面去,主持正义,在明朝的晚年,给朝廷带来了不少新鲜的空气。
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都察院。都察院是明清时期最高的监察机构,主要是为皇上做耳目的,检查各级官吏的。都察院的长官叫做都御史,在明朝有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各一人。都是正二品的官员。负责监察事务,而且兼管重大的事务和考核官吏。朱元璋杀功臣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他甚至把他自己的开国宰相李善长、徐达等人都杀掉,后来下诏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明朝几乎没有一品官。在《明史》里记载,都御史的职责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都察院做那些活呢?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比照一下,相当于总检察长,监察部长,纪检委书记。另外,他还有最高法院院长的一部分职责,因为他要兼管审理重大案件,有了重大案件的时候他要帮助审理。还有组织部长的一部分职责,他要考核官吏。在封建时代,官吏是要进行考核的,每年都要考核一次,这个考核官吏的任务就在都察院。所以张延登在那个时候职务是非常重要的。
张实居的父亲叫张万钟。张万钟,字扣之,是张延登的第三个儿子。张延登一共有五个儿子,张万钟是其第三个儿子。他生于万历28年,也就是1600年,卒于崇祯17年,也就是1644年。大家对1644这个数字应该很敏感,因为这是明朝灭亡,李自成进北京,清朝又进了北京,清朝建国,明朝灭亡的这个时间。
张万钟这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个是他写过一部很有份量的著作,叫做《鸽经》;第二是他在邹平领导过几次抗清活动;第三,任南明政权镇江府江防同知兼推官。
首先说《鸽经》。西方世界一般都认为最早的研究鸽子的书,是一个叫奈比时的德国人,在1780年写的。达尔文曾经根据奈比时的这个书,分析了鸽子的演变过程。其实张万钟的《鸽经》,比他早了很多年。为什么世人不知道呢?因为张万钟组织过抗清活动,在清代他就没法把他的著作发表出来。他有个女婿,也就是新城的王渔洋,到了康熙34年的时候,王渔洋和他的朋友编了一本书叫做《檀几丛书》,这本书主要是记载了一些民间故事。王渔洋就很巧妙地把张万钟的《鸽经》编进去了。现代人有个叫王世襄的,曾经为《鸽经》做过注释,重新印制,而且给它配了一些图谱。
张万钟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组织了两次抗清。第一次,崇祯十一年也就是1638年。当时张延登因病居家,清兵进犯邹平,父子俩帮助守城的官兵,竭力守城,后来因为防守严密,清兵没有攻下,就走了。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多尔衮率领清兵过来的。那一次清兵从邹平南下,长驱直入,打破了济南,俘虏了德王朱由枢,而且抢走了好多人口。人口被虏到清朝去做奴隶的就有46万人,而我们邹平没有受到清兵的侵扰。第二次,到了崇祯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当时张延登已经病故了,清兵来势很凶。张万钟跑到辽东借兵。因为辽东的一个总督是咱们邹平人,是邱磊。邱磊没有亲自来,他派了一个姓张的守备,带了20多个军官来帮助邹平联合守城。因为邱磊在辽东经常和清朝人打仗,他们熟悉清人的作战手法。这件事曾经震惊齐鲁,视为壮举。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有一部《邹平县志》,这个邹平县志对当时张万钟组织抗清的活动,有一个非常详细地记载,很精彩:他说“甲骑兵三千,步兵五六百人,拥云梯而至,甲骑兵三千,步兵五六百。梯附城,肉搏便登,捷如风雨,人预缚长杉,歧其首,”所谓“歧其首”就是敌人用云梯攻城时,他用叉子把云梯推倒,翻到沟壕当中。这时候进攻的人,就发怒了,就带上一些防护的东西,把那个车蒙上牛皮,人钻在里面,像现在的坦克一样,推着这个东西到我们城底下,他用锤子之类的东西,给我们凿城墙,想把城墙凿个洞钻过去。即使我们有箭,有石头也不管用了,因为人家在牛皮车里,你砸不透他。这时候城上的人怎么办呢?就卷一些柴席,硫磺之类的放在里边,放到底下给他烧。这样清兵就很难用这种方法进行进攻了。从辽东来的这个张守备,看见有一个坐在交床上指挥的人,他说这个人我认识他,他是这次进攻的一个副帅。所以就冲着那个交床打了一炮。把这个交床打碎了。清兵的大帅被吓坏了,仓忙上马逃跑了。这一次战役打得也非常漂亮。我们县志上说“城守全局,实万钟操持之”。在我们附近的新城、济南、青州,这次也遭到了清兵的掠夺,我们邹平得以保全,当时在山东,在齐鲁大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代人郭连贻先生,也写过这样一首诗,叫《锻砧峰》:
草树烟花锻砧峰,
村歌牧唱太平风
遥想壬午刀兵日,
此地曾殷战血红。
这就是写的那次战争。
张万钟的第三件事,就是在南明政府担任了一个职务,叫镇江府江防同知兼推官。明朝亡国之后,张万钟的大哥张万程,他的夫人,也就是张万钟的嫂子,逃往了南京。张万钟一家人也随着去了。福王建立南明政权,因为张万钟抗清的名声很大,就给他封了个官,就是镇江府江防同知。就是保卫南京的一个临时的守备机关。同知就是江防这个官的副职。在这个时候,张万钟做过一件大事。当时庐州府的一个守将费得功,乘着混乱率军抢占了扬州。大家知道扬州是在长江的北边,江南就是镇江,再往南边一走,就是南京城了。这时候南明政权受到威胁。张万钟没有带部队,就带了两个仆人去了。“一语平之”,说了一席话就把这费得功说服了。至于张万钟怎么讲的,说的什么话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但是他真的把费得功的兵劝退了。这样就保全了当时的京城。所以张实居后来写诗,诗中说:“先君一语全京口,共道胜于十万师。”先君,就指的他的父亲张万钟了,一席话就保全了京口,胜过十万军队。不过张实居的这首诗在现在流传的诗集里是没有的,因为这个时候是抗清,所以王渔洋在给张实居选诗集的时候,就把这首诗给他删掉了。这首诗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呢?他是在旧的《邹平县志》里面有这个记载。后来张万钟非常忠于职守,他在大热天里边,穿着皮革的军衣,巡守江防。南方的天气又潮又热,他不适应,中暑身亡了。
解说:祖宗在明朝做大官,父亲还是抗清英雄,然而父亲去世后,张实居没有像父亲一样举起反清的大旗,而是做了一个让人费解的选择?又是什么原因让张实居走上这条道路的呢?请继续收看由职业专修学院教师王忠修为您讲述《张实居之官宦世家》,《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张实居出生的时候是1634年,清朝的灭亡是1644年,那时候张实居才十几岁。十几岁的一个孩子,能做多大的事啊?所以要求张实居像他父亲一样反清复明,也是不大可能的。至于张实居能不能走上仕途,像他的兄弟,有参加明朝的科举的;像他的妹夫王渔洋也中了进士。但是他选择了寄寓山水之间,到了山里隐居起来了。我们通过分析张实居的生平,是能够看出来的,其实张实居这样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古人呢,都讲究“进退出处”。《易经》说,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有出的时候,也有处的时候。就是说你可以出来做官,也可以隐居在家,只要不违君子之道就可以。所以到了论语,到了孔子这个时候,他就说,得出处有道。《论语》里有一句就说,孔子有一次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就是孔子对颜渊说,别人起用我,我就出去做官,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的态度。后人态度就是出来做官,还是做隐士,有好多的看法。像白居易说“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自由自在地进退出处。白居易也多次被贬官,进退自如。像苏轼,一辈子仕途也不是很顺。他曾经在词里面写道:“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就是用我还是不用我,这是看时运。但是出不出来,要看我高不高兴。这是一种很潇洒的态度。
张实居的诗里面,对于出处行藏,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像在《拟古》诗里面。《拟古》有两首诗,第二首诗里写道:“行藏分虎鼠,故旧半生死。”就是你或行,或藏,要有区分。区分什么呢?有的像虎一样,有的像老鼠一样。就是你或者是行,或者是藏,都要像老虎一样,虎虎有生气。不要像老鼠一样,鬼鬼祟祟的。张实居其实是有志出来做官的。在他早期写的诗里面,就是说张实居诗集里面有这样两首诗,《南山歌 (二首)》里面有诗说:“我为悲歌牛声哀,尔牛知我王佐才。”就是说我在这放牛,一边放牛一边唱着悲哀的歌,牛叫着声音也非常悲哀,因为你这头牛是知道我有王佐之才的。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能帮着皇上治理国家的才能。这是说自己有能力。他也有这种志向。所以在南山歌第二首诗里说,“尔牛食草当努力,明朝骑尔相齐国”,明天我要骑着你去齐国做宰相。这就是帮着皇上治理国家。很有这种志向。但最终他也没出来。
解说:正当张实居年富力强的时候,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张家从此走向败落。是一件什么事让张家走向败落,张实居又是怎样选择他的全性葆真、避免灾祸的呢?请继续收看由职业专修学院教师王忠修为您讲述张实居上之官宦世家,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因为张实居到了年富力强的时候,家里碰上了一件大事,他们的《家谱》当中说,张实居“中年造时不遇,家以中落”。他应该出来做官,是家道中落了。为什么中落的?就是因为家里遇上了一件事。当时主持家政的是张实居的叔叔,也就是张万斛,他的字叫幼量。他说幼量被冤枉,触犯了法律了。当时的二伯父,张实居的二伯父张万选破产营救,后来张万选积劳成疾,死去了。他这个“以枉罹法”是怎么回事呢?当时,据张家的族谱说,这个张幼量,他性情非常淡薄,胸襟也非常洒落,书法也很好。他在美井庄还有一所别墅。他自己还有个号,叫药圃,自称自己是“桃花源里人家”。这个人是与世无争的。当时张家虽然没有大官了,但是有个大架子还在那儿撑着。但是有一次祸从天降。曾经在张家做仆人的一个人,叫做徐承龙的。徐承龙来到山东巡抚里面做了一个官,叫中书吏,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后来他来邹平办公务,怀里揣着公家的文书。他到了这个张家“四世褒封”牌坊这个地方,他没下马,就骑着马进去了。张家的那些仆人看见了,不顺眼了。因为徐承龙曾经是张家的奴仆,现在怎么能骑着马就进来呢?所以就把徐承龙毒打一顿,结果把徐承龙给揍死了。这件事就牵连了当时主持家政的张万斛。所以有司就给他搞了好多罪名,把他关起来了。在监狱里关了十几年。张家的族人有的就逃跑了,跑到了很远处去。有的就隐居起来了。张家也从此败落了。过去他们有大官,积累的财富也可以养活一大家子。自从这一次,张家走上了下坡路。
张实居这个家族的败落,有一首诗可以表现出来。这首诗是他写给他儿子的,其中有两句这样的诗,写得很伤感:“旧日琴书归市肆,先人宅第入豪家。”所以说张实居在这么一种家境之下,就没法选择再去仕进了。所以在好多诗里面表示他要与世无求,像在《园居杂咏》里写道:“悠然意自得,于世我何求。”过一种悠然自得的日子,能够保全性命就可以了,对于这个世界有什么可求的呀。
张实居经常是有些矛盾的。他有一个朋友叫马光,后来他考中进士了。马光,还有马骕,也是我们邹平很有名的两个人物。他跟张实居都是同学。马骕跟马光又是叔伯兄弟,堂叔兄弟,从他爷爷那辈算起他们是第四代。他们是同榜进士。张实居就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对于马光作了大官,张实居也是有羡慕之情的。他寄给马光的一首诗里就写道:
“羡君富阡陌,大厦广榱题。
昔为同学友,一朝隔云泥。”
我羡慕你马光富连阡陌。阡是东西小路,南北的叫陌。东西路南北路都是人家马家的。“大厦广榱题”,榱题是那种有房檐的大房子。所谓云泥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其实张实居对于他一些发达的同学也是非常羡慕的,但是对于自己,他又是很彷徨的。他有首诗叫《答赵山人》中有这样的句子:“不独旁人笑,我心实自疑。”不光你别人笑话我,我对我自己的人生处境,人生选择,人生价值,也是深表怀疑的。但是张实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他很难出来去做官。因为他的爷爷,前明的大官;他的父亲,抗清英雄。所以他的选择就是全性葆真避免灾祸。你像他的《夏日杂诗》里面写道:“身当自爱如杨子,口勿谈人学阮公。”身当自爱就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象杨子那样。杨子是战国时期的杨朱。庄子曾说杨朱这个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就是说从杨朱身上拔下一个根毛来,为天下,杨朱也不干。全性葆真,一种极为极端的个人主义。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性命,这里说要学习杨子,身当自爱。“口勿谈人学阮公”,阮公是阮籍。他是晋朝人,他为了怕嘴上给惹祸,他从来不说别人好,也不说别人坏。阮籍有这个本事,所以张实居愿意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是张实居对于自己这种生存状态并不是绝对的满意。他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有所改变。刚才我们看了他那首《示珲儿》的诗。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为语痴儿须自爱,休将冷淡作生涯。”就是说我给儿子说句话吧,你要学会自爱,好好地爱惜自己,不要把冷淡当作自己的生活。我选择了隐居,因为我是没法出来做官的,因为祖上有这样的家庭背景,你应该有所成就。
所以张实居到了晚年有这样的一种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