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诗人郝秋岩之
悲苦人生
导视:邹平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历来经济繁荣,文化昌明。在清朝齐东大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名盛一方的女诗人――郝秋岩,她一生命运多舛,早年丧父、中年丧偶、幼子夭折,集人生之三大不幸于一身,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执着,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鲁中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王忠修与郭连贻先生合作,多方搜集有关资料,历时三年整理注释郝秋岩200余首诗作,并再次作客《邹平史话》,为您讲述《清代女诗人郝秋岩之悲苦人生》,敬请关注。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邹平史话》,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邹平清代杰出的女诗人郝秋岩,郝秋岩的一生,非常独特,她七岁丧父,结婚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不久丈夫又去世了,过了三四年,儿子又夭亡了,所以她的一生,非常悲苦的,今天我们讲第一集,《悲苦人生》。
祝阿名媛
郝秋岩是清代杰出的女诗人,她的原籍是齐河县,就在我们的西边,古代齐河这个地方,叫做祝阿,所以郝秋岩经常就自称祝阿人。后来她嫁到齐东,就是原先的齐东县,也就是现在我们县台子、码头、魏桥这一带。
她的出生大约是乾隆43年,也就是1778年,她的卒年不清楚。郝秋岩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郝秋岩她的祖先,从明代开始就做官,有诗书诗集传世,比方说,明朝末年,她的祖辈叫郝焜、郝炯,这两个人都以诗在天启、崇祯年间闻名,而且有《瓯香馆文集》、《瓯香馆诗集》 传世,现在齐河还能见到。对郝秋岩影响最大的是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叫郝允哲,字圣陪,号镜亭。郝允哲乾隆元年出生,乾隆四十九年去世,总共活了四十九岁,他在乾隆乙酉年间是拔贡。什么叫拔贡呢?就是省里边考试选拔出来,贡于朝廷,也就到太学里面去读书,叫太学生。拔贡可以到太学里面读书,直接在那里考进士,也可以直接授官。乾隆四十年,郝允哲考上了进士,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授官。从《齐河县志》,从郝氏的家谱里面我们知道,郝允哲未仕而亡,年仅四十九岁。就是没有做官就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猜测可能是身体的原因。但是他的诗集,还有传世的,如《深柳堂诗草》《延绿堂诗稿》《佛山同声集》等。
郝秋岩的兄弟姊妹这些人,她的哥哥叫竹林,她的弟弟号餐霞,都能够作诗作文,有诗集传世,特别是她的弟弟郝筨,他的字叫君实,号餐霞,郡增生,以诗名。郝筨写的诗非常好,写的文章也非常好,他就靠着一手好文笔,在南方做小官做了好多年,他传世的作品有《爱吾庐诗集》四卷,《漱芳集诗》等等。评论的人认为,他是源本义山,就是他的风格像李义山一样,托体风骚,就像《国风》和《离骚》一样,庶乎近者。
郝秋岩就出身在这么一个家庭里面,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郝秋岩七岁那一年,父亲就去世了,这成了她一生悲苦命运的开端,郝秋岩在她的一个诗序里面说, 先生同父伯仲四人,他的父亲亲兄弟有四个人,从父兄弟七人,就是叔伯兄弟有七个人,自乾隆甲辰,就说1784年,先严去世,郝秋岩的父亲去世,期功伯叔,相继殂谢。期功这是过去,人死了,长辈死了,要吃服,吃服有期服,有功服,总之,他就是指的期功伯叔,人死了她需要吃服的,那一种叔叔伯伯们。叔叔大爷们。相继去世了,这时候,秋岩才七岁。
李淇筼在《秋岩诗集序》里边曾经说:“秋岩幼失怙能读父书。”虽然秋岩幼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但难能可贵的是,郝秋岩能够读她父亲的书,另外她不是还有叔叔,还有她的兄长,她的弟弟,他们还请来了家庭教师,虽然女孩子不上学,但她在旁边,也沾了不少光,所以郝秋岩通过这些渠道,能够识文解字,能够知道怎么作诗,她的诗文都作得很好,正因为如此,郝秋岩从小就有诗名。像《碧梧轩吟稿》就是她的闺中之作。郝筨在《秋岩诗稿原叙》里边说,“秋岩……先君镜亭先生次女,余姊也,少颖悟于书,无所不读。及长,尤肆其力于诗。当初命笔,超然名隽,脱尽尘俗气。迨后,更受教于外祖母之弟宋湘皋先生,家寅亭叔父,诗境乃益进。”郝秋岩虽然没有读过书,作为女孩子没读书,但是她这个环境还是非常好的,在这样一个诗书传家的环境中,秋岩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
解说1:秋岩是坚强的,她没有因为父亲的去世走向消沉,反而学会了用诗歌来记述自己的人生。婚后她保持了这一习惯,创作了大量表现家居生活的诗篇。
鲁中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王忠修为您讲述《清代女诗人郝秋岩之悲苦人生》,《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伉俪独迟
郝秋岩的婚姻,不是很理想,在郝秋岩的诗集的第三集里边,有《命薄》这么一首诗,里边有她弟弟郝餐霞的和诗,序里边说, 姊少擅诗名,夙耽艺事,德容双绝,伉俪独迟,二十四归醒堂张君。就到了二十四岁这一年才嫁给张醒堂,也就说我们台子镇大张村的张醒堂。二十四岁,对于过去的姑娘来说,是出嫁很晚了,比一般情况要晚了七八年,因为过去的女孩子,一般是十六岁到十八岁出嫁。
为什么这样一位“德容双绝”的才女二十四岁才出嫁?这一年大约是1801年,据齐东《张氏族谱》介绍,张醒堂他的名字叫为耀,名叫凤鸣,字熠若,号醒堂,邑廪生。邑就是这个县,也就说当时的齐东县,什么叫廪生,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秀才,秀才是享受国家的上学的补贴的,我们现在是义务教育,孩子们上学都不用拿钱了,那个时候只有到秀才这一级,国家才能供着你吃饭。张醒堂的家是什么地方,就是现在邹平县台子镇大张村人。
我们再看一下张醒堂的父亲,也就是郝秋岩的公公,叫张思振,字兴庵,生于雍正三年八月十九,卒于乾隆六十年,他是由监生捐的官,他授了福建省的兴化府通判。通判是个什么官?就是这个府或者州,它的长官的副官,比较靠后的副官,协助长官处理政务。后来调到台湾去,做了台湾府的澎湖通判,后来升为建宁府同知,同知是什么官呢,同知也是副官。比通判排名要靠前一些,差不多相当于第二把手。旋升,接着又升了,汀州府的知府,汀州在福建的南部,这时候升知府。但这时候,他家里老人去世了,要回家给父母,守制三年。三年服丧期满了,补授金华府知府。他的政绩主要在这个地方,惠民造士,惠民就是给老百姓以实惠,造士就是提拔那些生员,在当地办教育办的很好,多出善政,士民怀德,建张公祠以祀之。
相夫教子
郝秋岩结婚以后,“相夫子以持家,奉孀亲而视膳”。相是帮助的意思,夫子是对丈夫的尊称,帮着丈夫去操持家务,奉孀亲就是侍奉守寡的老母亲,这时候她公公张思振已经去世了,伺候老母亲,而且她与张醒堂,诗文唱和,度过了几年美好的时光,结婚后我们能见到的第一首诗就是《赠醒堂》:
葑菲君不弃,藜藿妾能安。
奉侍惭身薄,优怜托母宽;、
膝前双弱女,共作掌珠看。
“同牢”就是结婚的意思,比喻象征着夫妻两人同甘共苦,一结同牢义,就是一旦结婚,相期百岁欢,就是希望能够白头偕老。葑菲君不弃,藜藿妾能安。葑菲是什么东西,就是蔓菁和萝卜,它有个什么特点呢,上边下边都能吃,这比喻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希望丈夫您原谅;“藜”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灰菜,中国人过去可以做主食的,“藿”是豆苗,也叫粗糙的饭,这意思是说呢,我能够安守清贫。奉侍惭身薄,优怜托母宽。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孝敬母亲。膝前双弱女,共作掌珠看,张醒堂的前妻潘氏留下了两个女儿,作为后妈,郝秋岩说我要把这两个女儿当作掌上明珠来看待。这是婚后的第一首诗,作者希望能跟张醒堂白头偕老,能够安于清贫,能够孝敬母亲,能够疼爱女儿。
张醒堂,读书做官的路非常不顺,他这一辈子也没弄个功名,在江浙一带做了几年小官,为什么到江浙一带去做官呢?我猜测大概是他的父亲张思振在浙江金华做过知府又做的挺好,可能在有一些熟人。但是郝秋岩比较豁达,能想得开,对张醒堂的这种遭遇她也比较同情,夫妻两个还是友琴和瑟,关系相当好的,你像这首诗,是《张醒堂录余诗成帙》,第一首诗这么写的:
夫君雅好事,为我写新诗
窗下拈毫久,灯前校字迟。
奇才吾自愧,深意子应知。
珍重藏巾笥,播扬非所宜。
就这些诗你抄出来以后,藏在匣子里,你不要到处宣扬。郝秋岩年轻时候,是不希望自己的诗到处传扬的。
结婚不久,郝秋岩有了自己的儿子,名叫可观,很聪明,他七岁的时候就被当时的县令时铭拔为童子,童子就是后来我们说的秀才,能在县学读书,享受国家的补贴,这一首诗在秋岩相夫教子的诗里边是很典型的一首《奉和醒堂》:
春水沄沄涨钓潭,花枝含笑草拖蓝。
五纹刺绣怜娇女,七字吟诗教幼男,
烈士襟怀君自许,贫家风味我能甘。
无须怅望貂裘敝,十亩农桑亦足耽。
你不要学苏秦那样,等着把那个裘皮衣服穿烂了才回家,你早早回来就可以,咱们家里有十亩农田,种点桑种点地,种点农产品,就能养活我们一家,你趁早回家吧。这是秋岩相夫教子的一段时光。
解说2:诗文唱和,举案齐眉,儿女绕膝,透过这一行行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秋岩的幸福。这位瑰丽的奇女子,尽情地享受着难得的快乐时光,全然不知天地不仁,幸福难长。
鲁中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王忠修为您讲述《清代女诗人郝秋岩之悲苦人生》,《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绝地赋诗
不久厄运就开始降临了,首先是醒堂病逝,大约是1804年,醒堂跟秋岩结婚,是在1801年,1804年醒堂就去世了,他们夫妻之间在一起,也就是三四年的时间。秋岩一个人艰难地维持着整个家庭的生活,做什么呢,一个是变卖家产,一个是自己做点针线活,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两个钱,大家闺秀现在已经到这个程度了,丈夫去世后,秋岩当然很悲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首诗《女萝》:
女萝附乔松,相期同岁寒。
伊人厌斯世,捐弃顷刻间。
微躯拼决绝,藐孤相伴牵。
天高不可问,海阔枉拟填。
忧端彻天海,风雨夜漫漫。
这样郝秋岩就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但是更大的厄运还在后头,四年之后,儿子张可观也因病夭折了,如果郝秋岩是1801年结婚的话,张可观大约是1802年出生,那么张可观死大约是在1808年,这一年是以龙记岁的年,也就是嘉庆十三年,是戊辰年,郝秋岩把整个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丈夫去世不久,儿子又死了,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当时齐东县的县令时铭,曾经给郝秋岩写过诗,诗里边有序,他说“女子三从不获一焉”,古人讲究: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一个旧时妇女,所能依靠的东西全部都没有了,我们现在也很难想象,郝秋岩是怎么过来的。儿子死后,郝秋岩好长时间没作诗,后来痛定思痛,长歌当哭,她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天道》,是这样写的:
天道茫茫未可图,忍将夭寿问洪炉。
髧髦已抱千秋恨,付托终惭六尺孤。
早是童年随幻化,何须七月识之无。
泉台骨肉如相见,应念人间泪眼枯。
天道很渺茫,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一定要问一问,人的短命或者长寿,到底怎么回事。髧髦已抱千秋恨,付托终惭六尺孤。就小小的髧髦就指儿童,小小的孩子就去世了,千秋恨,丈夫临终嘱托我要好好养孩子,但是终于很惭愧的辜负了丈夫的托付之嘱。早是童年随幻化,何须七月识之无。这是用白居易的那个典故,白居易他是七个月的时候就认识之和无两个字,比喻小孩子聪明,这是郝秋岩说恨话,对于这个儿子张可观,你还不如早死了好,这么大了,这么可爱,这么聪明,现在死了让我特别伤心。泉台骨肉如相见,应念人间泪眼枯。就是在黄泉之下,你们父子两个见面了,你们要想一想,在人间的我,和我们这些家人,眼都哭干了。
我们中国诗人很多,我们知道有李白有杜甫,女诗人也很多,我们知道有李清照,有朱淑真,有谢道韫等等,但是他们都没有像郝秋岩这样的人生经历,我们一般人,也很少有,郝秋岩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人生三大不幸集于一身,她还能把这些东西,用诗歌记录下来,让我们今天读了她的诗,还多了一份人生的感受。古人有所谓绝命诗,就是临死的时候写诗,但是那些写绝命诗的人,写完一般都上了断头台了,很悲壮,很英勇。但是郝秋岩就不同,她写完这个诗,还要在那里过日子,她还要侍奉她的婆婆,还有漫漫的白天和黑夜等着她,去艰难地度过,确实不得了。
郝秋岩最后留给我们的诗,是《题苏若兰璇玑图后》,她最后两句是说:不妨哀苦意,并许后人知。这和前边说的就不一样了,珍重藏巾笥,把它藏子匣子里,勿许后人知,不让别人知道。但是现在呢,她是不妨哀苦意,并许后人知。希望人家知道她的诗,把我这种哀苦的心情,让大家都知道,就这样,这位“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的郝秋岩,她的一生都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挣扎,当她所有的理想破灭之后,她就封笔了。这一年秋岩才四十五岁,要说学问,要说作诗的技巧,都是比较成熟的时候,但是她还是封笔了,因为这时候的秋岩,已经不再需要梦了,她所有的梦,都已经破灭了,她也不需要诗了,因为她的泪已经流尽了,这时候的秋岩,心如死灰,万念俱寂,她放下了那支曾经生花的笔,那支现在滴血流泪的笔,走向了沉默。
清代有一个牟平人在我们当地做官,叫于清泮,他在重印郝秋岩诗的时候,他写上了一首诗,他评价郝秋岩的诗说,堪与《断肠集》《漱玉词》并传。《断肠集》大家不大熟悉,她是宋代的才女朱淑真,现在还留存了24首,《漱玉词》就是李清照的诗。我们看于清泮的诗,他这样评价郝秋岩:
漫说穷愁诗始工,
诗工原不待愁穷,
葛覃樛木徽音在,
毕竟周南冠国风。
就是不要说人到了穷愁的阶段,诗才写的好,诗写的好,不在于穷不穷,葛覃樛木是《诗经国风周南》里面的两篇,都是写女性的,他说,写女性的诗或者女性写的诗,早就在,毕竟周南是在《诗经》的第一集里面。
第二首是这样写的:
漫说诗人太数奇,
数奇未必尽能诗。
古今多少共姜侣,
不赋柏舟有孰知?
第三首是这样写的:
漫说诗人鸣不平,
不平天乃假之鸣。
断肠淑玉留芳韵,
彤史千秋享大名。
《断肠集》、《漱玉词》,她的芳名她的芳韵,留存人世。郝秋岩的诗也会像他们的诗一样,在历史上永享千秋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