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志士马耀南

 

导视:

在邹平、长山、周村一带,一直流传着 一马三司令武装抗日的故事。

马耀南是长山中学的校长。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柔弱之躯,率领学生走上了武装抗日救国的道路。

以一个学校师生为骨干组织武装起义的壮举,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史上绝无仅有。投笔从戎,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个空前绝后的壮举,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马耀南领导的黑铁山起义,在齐鲁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驻邹某部团副政委杨传勇,带您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寻访爱国知识分子武装救国的故事。《抗日志士马耀南》,《邹平史话》即将播出。

 

2008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世称“暖春之旅”,并于5月8日在早稻田大学发表了重要演讲,他指出:“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胡主席指的这段不幸历史,就是我们打了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据当时统计,抗战初期中国难民总数达两三千万,其中文化教育工作者占55%。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90%以上内迁,中级知识分子50%以上内迁。这其中包括1937年秋天,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联合内迁,辗转万里,最终组建了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而此时,在我们邹平长山一带也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却选择与绝大多数高级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道路。此人就是当时我们长山中学校长的马耀南。

马耀南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马耀南,名方晟,字耀南。祖籍是长山县八区(现在我们邹平县西董镇)沟西村。清朝末年,马耀南祖先迁至比较繁华的商埠周村近郊――长山三区北旺庄(现在的周村区北郊镇北旺庄),逐步发展成一个家境不错的农业兼手工业的家庭。1902年,马耀南出生在这个家庭里。其父是一个私塾先生,母亲也知书达理。他自幼天资聪明,好学上进,先在家中上了几年私塾,13岁转入长山县县立周村文昌阁高等小学堂读书。(现在这所学校仍然孤零零地屹立于周村下河的街边)。1920年,18岁的马耀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名牌中学――济南一中。1924年,22岁的马耀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并于193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从1920年到1930年,马耀南十年的求学生涯,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三个特点:

第一,他是一个抱负远大的爱国学生;当时,我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入侵,军阀混战不休,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目睹帝国主义在山东大地上筑路开矿,为所欲为。年仅17岁的马耀南义愤填膺。他在日记中写下了“我们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我们要做真正的中国人”的豪情壮志,此时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始萌动,心中已埋下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种子。他也是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考入了当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名校――天津北洋大学。

第二,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知识分子;他在中学期间,生活俭朴,学习刻苦,嗜书如命,各门功课成绩优异,尤其喜欢学习英文,一本《英文字汇》背得滚瓜烂熟,同学有问必答,被誉为英文“字篓子”。在大学期间,他抱定实业救国的思想,学习更加刻苦,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

第三,他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当时是“正四”爱国运动爆发后不久,在新思想新思潮的感召下,马耀南爱国主义思想开始付诸行动,他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活动,和进步同学组织了“反日会”和反对日本侵略的游行,在街头慷慨激昂,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激情令人惊叹,所以有人称他为学生运动的“疯子”。在大学期间,他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也有两个惊人之举:一是加入了国民党。在大学里,他是一位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成为学生会负责人,并成为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1924年1月,他在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感召下,满怀革命激情参加了国民党,并很快成为国民党天津市党部的领导成员。二是被国民党开除,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马耀南参加国民党的初衷受到致命的打击。尤其在他1930年出席国民党的三大期间,又目睹亲历了国民党内贿赂拉票的腐败行径,他愤然离席,随后参加了倒蒋活动。于是他被国民党以“亲共反蒋”的罪名开除党籍并遭通缉。无奈之下,他先是跑到河北永清县中学教书,而后,又被聘为南通大学教授。

马耀南先后流落到河北永清中学、江苏南通大学任教的情况和他才学、人品,逐渐流传到故乡,引起了当地社会贤达、开明士绅的关注,并于1933年春联名致信马耀南,恳请他返回故里,执掌长山中学的校印。马耀南以桑梓为重,向南通大学递交辞呈,于当年8月返回故里,出任长山中学第十一任校长。从此马耀南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社会地位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解说1:无论是出身豆腐坊的穷学生,还是光鲜体面的中学校长,此时的马耀南都与揭竿起义、扛枪打仗扯不上关系。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完成了由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到一位抗日将领的转变?又是什么促使他不顾身家性命,毅然走上武装抗日之路的呢?

驻邹某部团副政委杨传勇为您讲述《抗日志士马耀南》,《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此时的马耀南应该说功成名就,是一名成功人士,不管在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到处有鲜花有掌声,也许后面还跟着一大群“粉丝”。按道理来说,他应该春风得意。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他每天是忧心重重,愁眉不展。为什么?因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无不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马耀南当然也不例外。他虽然社会地位变了,但他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他颗爱国之心没变,忧国忧民的心没变。大家不要忘记,此时我们的国家处在什么状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北,而后又入关南下进逼华北,“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又展开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素有爱国思想,一向忧国忧民的马耀南对此也非常清楚,因此他每天是忧心重重,愁眉不展。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一旦鬼子来了,怎么办?

他一介书生,手无寸铁,不懂军事也不会打仗,甚至身体也并不强壮,怎么跟鬼子干?他想到必须依靠一种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报国愿望。

到底依靠谁呢?国民党是不是可以依靠呢?前面我们讲到马耀南曾加入国民党,又被国民党开除,对国民党这个腐败政府早已失望透顶。尤其是当前,我们来看看蒋介石和国民党都干了些什么勾当,“九一八”事变后,将东北拱手相让给日本,1935年又将河北北平天津等的大部分主权拱手相让。与此同时,蒋介石一刻也没有停止剿共,而且亲自督战贵阳,围剿长征中的红军。马耀南对此十分痛心,讥讽蒋介石“不打日本打内战,算什么英雄?!”由此看来,要拯救中华民族,国民党是靠不住的。那么靠谁?走哪条路?有两件大事开阔了马耀南的视野。一件是长征,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高举北上抗日的大旗,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对此他由衷钦佩,认为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政党。另一件是西安事变。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胸怀坦荡,不计前嫌,劝张、杨二将军释放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马耀南由此认为,共产党具有力挽狂澜的谋略。在紧要关头,具此高深的战略眼光和本领,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于是他抱定了依靠共产党拯救中华民族的信念,这也表现了马耀南敏锐的政治觉悟和预见性。但是问题又来了,当时的共产党全都转入地下,,要找到他们也是很不容易的。当时在邹长地区虽然有党的活动,但组织还是很薄弱的。

而正在马耀南苦闷徬徨之际,此时是1937年9月,长山中学来了一名不速之客。此人叫林一山,中共地下党员。

两年前曾在长山中学附属小学任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林一山此次造访,即非求职也非访友,而是肩负着特殊使命而来。

  原来,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坚持全面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制定了在山东各地建立武装起义点的计划。但当时省委在鲁北也就是我们邹平长山一带没有找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中心点。此时,林一山向省委推荐了马耀南,省委当即派林一山前来长山中学了解马耀南的情况。于是林一山就来到了阔别两年的长山中学。林一山和马耀南对时局进行了深谈,看法完全一致。林一山还根据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时局的宣言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向马耀南讲述了全国抗日的途径和前景。马耀南听后感到十分振奋,并从中断定林就是一位共产党员。于是,马耀南便执意要求林一山留在长山组织武装共同抗日。林一山当即介绍马加入了“民先”,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一二九运动后,我国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是中共的青年外围组织,加入方式相对简单,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相对也安全一些。由于林一山还另有任务,确实不能留下,便把与省民先组织联系的方式告诉了马耀南,并答应尽快另派人到长山与马耀南合作。此时,马耀南依靠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的思想进一步明确,抗战热情也进一步高涨。

 

 

解说2:马耀南满怀热情,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准备工作当中。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这些举动对后来的黑铁山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驻邹某部团副政委杨传勇为您讲述《抗日志士马耀南》,《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此后马耀南马不停蹄地做了六件大事,为武装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件是聘请爱国人才,进一步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马耀南为了进一步组织抗日,竭力聘请一些爱国心强又有一定学识水平的人才,到长山中学任教。他们成为马耀南在长山中学宣传动员师生和民众抗日救亡、抵制校内顽固反动势力、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中坚分子。同时他组织了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的“长山中学抗日救亡宣传队”,深入到长山县城及各区农村进行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他们除了作时事演讲、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外,还演出自编的话剧、活报剧等,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二件事,兄弟三人谋划拉队伍。马耀南有两个同胞兄弟,二弟马晓云,是个性格豪放,机智勇敢,仗义疏财的热血青年,他自小喜欢舞枪弄棒,早年参加了东北军,曾当过营长,练就了一身的好武功和好枪法。三弟马天民,当时在长山城里恒盛货栈和恒盛酒店当掌柜。为人讲究诚信仁义,有正义感,善于待人,交友众多。这兄弟二人倒是与《闯关东》中的老二朱传武和老三朱传杰有几分相似之处。马耀南兄弟三人在当地都是有头有脸有影响的人物,他们认真商定拉队伍筹枪支的方法步骤后,便分头展开行动,很快取得了一定效果。

第三件事,请省民先介绍抗日能人。前面我们说到林一山走后,马耀南焦急地等了一段时间,不见介绍的人来。他心急如焚,便于9月下旬直接去了济南,按林一山交待的接头方法,找到了民先队山东省负责人讲明来意,表示愿意在长山中学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并要求有经验的人到长山和他共同开展工作。中共山东省委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派遣地下党员姚仲明到长山中学开展工作,随后又派红军干部廖容标和地下党员赵明新先后到长山中学,并建立起以姚仲明为组长的党小组,这也是长山历史第一个党的组织。从此,在古老的长山中学,以长山中学为中心的抗日救亡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四件事,成功阻止了学校南迁。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当局就指示:“全省中学以上学校一律南迁”。现在经过马耀南和姚仲明等人的积极工作,长山中学已成为抗日武装起义的摇篮,如果学校南迁,一切努力将化为泡影。但当时学校教职员工成分比较复杂,国民党员约占五分之一,其中还有省里派来的反共顽固分子。他们对马耀南组织的抗日活动颇为了解,为了破坏长山中学的抗日活动,他们一边向长山县政府告密,一边在师生中大力煽动学校南迁。马耀南和这帮家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在他两个弟弟的协助下,将这几个人赶出了学校。

    第五件事,成功阻止了长山中学停办。赶走了反共顽固分子,既除掉了校内破坏抗日的祸害,也保护了姚仲明等共产党人的安全。但国民党长山县县长周逸章并不甘心失败,他使出了更多狠毒的一招:他召开校董事会,声称因时局不稳,教育经费紧缺,并为防范“异党”煽动学生闹事,拟立即停办长山中学。马耀南在校董事会上据理力争,毫不退让。他和党小组向全校师生揭露了县政府的阴谋,说服师生不离校。而后,他凭借自己的社会威望和所掌握的周逸章贪污教育经费的证据,联络了县参议员去县政府抗议,要求结算教育经费。并组织全校师生到县政府门前请愿。经过一系列斗争,终于挫败了县政府逼迫学校南迁或解散的阴谋,保护了长山中学这块抗日基地。姚仲明事后说,这是除了马校长任何人都无法走出的一步高棋。

    第六件事,举办抗日游击训练班。1937年11月初,形势更加吃紧。为了加快起义的准备工作,尽快拉起抗日队伍,马耀南和党小组决定在长山中学秘密组织抗日游击训练班。此消息一经传出,长山及周围各县的近百名教师、学生、工人、农民纷纷来到了校内,和校内的教师学生骨干结合在一起。在训练班上,姚仲明负责讲统一战线,廖容标负责讲游击战和军事训练,赵明新负责讲农民运动。为防止干扰破坏,训练班对外称“民众夜校”,马耀南亲自担任校长。马耀南对姚仲明他们三人表示:“你们就放手干吧,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来找麻烦由我顶着。” 在训练班上,学员们怀着对日本鬼子的无限仇恨,苦练射击、投弹、战斗演习,进展极为迅速,成为训练班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长山中学还扩大宣传阵地,每天出版《抗日快报》,向周边地区散发,以唤起广大民众起来抗日。11月底,根据形势的需要,党小组决定:游击训练班结束,学员回家乡去发动群众,搜集枪支弹药,做好随时拉起队伍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无论我党在何处发动了起义,立即前去联系。

    正在马耀南和党小组紧锣密鼓地组织抗日武装起义的时候,日本侵略者也没有放慢他们南犯的脚步,天津北平相继沦陷,接着以30万兵力分三路在华北展开进攻。其中沿津浦线直逼山东的一路最为顺利,简直可以说是长驱直入,没费吹灰之力就渡过了天险黄河,其中一部踏过齐东县直扑邹平、长山,杀向周村。为什么日寇发展如此顺利,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当时的日本确实比较强大。当时日本的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4.4倍。日本的钢铁产量是80万吨,而我国仅是4吨。是我们的20倍。日本的石油储备是169万吨,而我国仅为1.31万吨,是我们的100多倍。由此看来,当时中日国力确实悬殊,如果打个比喻的话,当时的日本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中国充其量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另一个原因,就在于臭名昭著的韩复榘身上。韩复榘是军阀出身,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他善于发展自身实力,拥兵自重,使当时的山东处于半独立状态,蒋介石政府对其缺乏有效的控制。因此他游走于日本和国民政府之间,认为中日之战,将来不管谁当政,拥有实力最重要。因此他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退,拱手让出山东。但最终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在武汉处死,留下千古骂名。由于日军的狂妄骄横和韩复榘的逃跑主义,日军以极快的速度杀向邹平、长山。

    1937年12月24日,日寇飞机空袭了邹平、长山。这一天长山逢集,县城周围的乡亲们都进城赶集,集上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叫卖的叫买的,煞是热闹,可谁也没料到会遭此一劫。鬼子的飞机先后投下十数枚炸弹,邹平城长山城陷入一片火海,炸死炸伤无辜百姓多人,长山中学的门楼被炸塌。夜间,从黄河防线撤退下来的国军官兵已是溃不成军,狼狈地向南败逃,国民党长山县党部等军政人员也弃城南逃,更增加了当时的紧张气氛。而此时,长山中学又是什么状况呢?马耀南与姚仲明、廖容标等迅速在文庙开会。颇有战争经验的廖容标分析,今天的飞机轰炸,是日本鬼子的侦察性轰炸,很可能三两天内就会占领邹平、长山。鉴于此,马耀南和党小组果断决定,在国民党军刚刚撤退,日本鬼子尚未到达这一时机,把起义师生拉到长山九区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同时决定由姚仲明廖容标先带领起义师生奔赴黑铁山,马耀南暂留在家中筹备粮草武器和联络其它的抗日武装。决心已定,兵分两路马上行动。

    由此,长山中学的爱国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开始为长山中学书写最壮丽的历史。以一个学校为策源地发动武装起义,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找不到先例,以后大概也不会发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而马耀南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相继破灭之后,毅然选择了一条有别于当时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道路,抗日救国,也开始书写他人生的辉煌。是否有人会问:学校本应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状况?我认为这是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地点由特殊的人物制造的特殊事件。

    特殊的环境,是指我们齐鲁大地,我们邹平长山地区,我们这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心,爱国爱家的文化底蕴深厚,尤其在我们邹平长山一带,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影响,忧国忧民的观念深入人心;

    特殊的时期,那很清楚,全国抗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时候,每个有志的中国人都应该拿起枪跟鬼子干;

    特殊的地点,就是指我们的长山中学,这是一所素有爱国思想的中学,是一所抗战初期全省唯一留在敌后的中学,更一所集中的大量优秀中华儿女的中学;

    特殊的人物,当然就是我们的爱国知识分子马耀南和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

    特殊的事件,就是著名的黑铁山起义。那么黑铁山起义到底是怎样进行的?以后还会发生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看下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