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山药史话


    导视:山药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植物。邹平是山药的盛产地,人们平常吃山药,送礼送山药,那么,山药为什么如此受人青睐,它原产于何处,何时被人利用栽培?发展到今天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邹平县政协委员,农技推广研究员石正太为您讲述《邹平山药史话》,邹平史话,即将播出。

大家可能还记得,在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连续夺取了三块男子短跑项目的金牌,还创造了9.69秒的新的百米世界纪录,他父亲说:“这孩子,从小就爱吃山药,这肯定是山药的功效。”吃山药就能够夺金牌,破纪录,这简直是太神奇了,我们邹平是山药的盛产地,长山镇2003年还被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作为邹平人,我们理应对山药有着更多的了解。


一栽培历史
    山药古名薯蓣,是一种古老的蔬菜植物,也是常用的滋补中药,其食用和药用价值,早在西汉第十个皇帝汉平帝年间(公元1—5年)成书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被列为上品,后来明朝的李时珍等人又有进一步的阐述和肯定。现在的研究表明,山药所以有这么大的功效,是因为它含有微量元素锗,锗非常容易和水分子中的氢离子相结合,也就是说它善于搞第三者插足,把氢离子从水分子中间夺走。水分子的构成是氢2氧1,氢被夺走,那么氧气就多了,氧一多,人就有劲,有精神,这也就是它所以起这么大功效的道理。另外,锗还能诱发人体内干扰素的产生,而干扰素又是向癌细胞进攻的有生力量,所以吃山药还有防癌治癌的作用。
    山药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大约有两千年,利用的时间则更长,大约有四千年的时间。
    (一) 解放前,山药似流浪孤儿,风生雨长
我县是什么时候开始栽培山药的呢?传说是始于唐代。不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历史资料,最早的,就是1801年修成的《长山县志》,在县志的“物产篇”里边,记有“薯蓣”两个字,仅仅是这么两个字而已。山药由于栽培的地方不同,名字也不相同,但是在唐代以前统称薯蓣,山药则是宋代以后比较统一的叫法。因为在封建时代,有许多忌讳,包括国讳、圣讳、家讳,甚至官讳。那时,皇帝是至高无上不可冒犯的,对于当代皇帝的名字,连谐音的字都不能用。唐朝的第十三个皇帝唐代宗叫李豫,所以,为了避讳这个“豫”字,就把薯蓣改成了薯药;到了北宋第五个皇帝宋英宗赵曙,为了避讳这个“曙”字,便把薯药又改成山药,这叫避国讳。在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后,孔丘的丘字就成了孔子的专利,在书写印刷中,就把这个丘字,改成了坵、邱,或者把丘字中间的一竖省去,读法是一样的,这叫圣讳。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官,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也要求避讳他的名字,例如有一个叫做田登的州官,正月十五挂灯,也叫放灯,为了避讳他的“登”字,就贴出告示,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放灯不叫放灯,改成放火。老百姓呢,点灯也不能叫点灯了,而叫点火。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来自于这里,这叫官讳。
关于山药的原产地,说法不一。古籍中有产于山西南部的中条山、河南嵩山、临朐钟山等不同的记载,但其原产地在我们中国,是肯定无疑的,至于何时由野生转为家种,何时、何人将山药从外地传入邹平,现在已没有明确的资料可以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解放前的历朝历代对山药都是不闻不问的,任它在民间风生雨长。

解说1:尽管只是寻常的农作物,小小的山药也会受到时代的影响,甚至遭受无妄之灾,那么,邹平的山药种植是怎样一路发展到今天的?中间又有着多少曲折的经历?邹平县政协委员,农技推广研究员石正太为您讲述《邹平山药史话》,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二)解放后到文革前,外贸引领,渐成规模。
    解放以后,东南亚、香港、澳门这一带的华侨、华人非常怀念原产于我们祖国的山药,而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我们出口的主要物资就是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山药是农产品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省外贸公司于1957年在茶棚建了一个山药加工厂,就是把山药去皮、熏蒸、滚搓、晒干、打磨、涂白,制成比粉笔略粗、略长的山药条,装箱出口到港澳、新加波、加拿大、美国、荷兰、新西兰等地。出口港是青岛,箱上印的名字叫做“青岛怀山”。为什么以青岛怀山的名义出口?原来在河南西北部温县、孟县这一带,从古就是盛产山药的地方,这些地方在明清两代同属于怀庆府,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山药称为怀山,即怀庆府山药,在业界甚至于有把怀山代替山药的叫法。由于怀山非常有名,医药界有时候拿它和人参相比,因而也把怀山药简称怀参,即怀庆府产的人参,用这个称呼来比喻它的价值,所以在青岛出口的山药条就叫青岛怀山。现在我们在中药铺以及中医先生开的处方上,有时候看到他们写的是淮山、土淮山,其实不应当写淮河的淮,而应当写怀念的怀,怀庆府的怀。

(三)文革中,以粮为纲,山药遭殃。
    文革被历史定格为十年浩劫,在这个阶段推行了一条以粮为纲,实际上是全面砍光的错误政策,所以山药的生产也受到了种种的限制。尤其是1970年,县里召开了一次五千人的大会,叫五级干部会,当时县革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在讲话中间,对某些地方大种山药、养羊,作为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批判,使山药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到1976年,全县山药面积已经不到500亩,长山山药加工厂的原料来源也出了问题,不得不到外地去采购。

四)1978年——1985年,拨乱反正,山药新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拨乱反正。到了1984年,全县农村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已全面推行,农村的第一步改革基本完成了,农民生产经营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所以山药面积扩大,产量提高,获得了新生。到1984年,面积就达到了1500亩。在山药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同时,长山茶棚的山药加工厂生产也到了鼎盛时期。 1985年,茶棚山药加工量占到全省的50%,因为我们省内还有寿光、泰安、嘉祥另外三个加工厂,可是到了1985年末,省内其它的加工厂因为经营不善,逐渐倒闭,与此同时,河南温县、江西瑞昌等地的加工厂,也出现了问题,因为质量不够高,出口受阻,所以他们又转而委托我们茶棚的加工厂代加工。但是到了1988年,由于外贸体制的改革,县外贸公司撤销,茶棚的山药加工厂也随之被关闭停产。

(五)1985年后,多措并举,山药大增。
    1984年,全县的棉花面积达到了48万亩,总产量到了70.3万担,社会上出现了卖棉难的现象,靠种棉花发财这条路不好走了。怎么办呢?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的实际,号召全县上下大搞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山药便进一步地发展起来。我县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呢?
    比较重要的有四点:第一是进行农业区划,实行分类指导。把全县分为三大片,其中中部平原地区由于土质肥沃,灌溉条件好,农民有精耕细作的习惯,所以就确定为粮菜区。在蔬菜上,特别提出到1990年,山药面积要发展到3000亩;到2000年,要发展到8000亩。
    第二是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粮经比例。经历了1984年的卖棉难之后,县委县府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我县层层发动,深入宣传,大搞种植业结构调整。在调整中间有这么几件事情,我印象最为深刻。第一是县府发公开信,信中强调大搞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调整的方向、调整的措施,其中就谈到大种山药。这个信除了按行政渠道发到乡镇、管理区、村、组以外,还在全县到处张贴,做到了家喻户晓。第二个重要举措是1984年12月,县长开办公会,把我叫了去,让我带头起草一份种植业和畜牧业经济效益一览表,就是把种植业畜牧业项目投入多少、产出多少、利润多少,一项一项地分列清楚,最后以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14万份,每户一张,这对于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件事,是抓典型,以典型引路。1985年10月中旬,当时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郭玉兰同志带领着我们四个人,到了苑城乡的小巩村,实地验收了李象鹏同志的高架大毛山药。经过量地、现场称重,亩产7954斤,创造了我县山药高产的最高纪录,这个纪录到现在没有人打破。按照当时市价每斤七毛五分钱计算,包括山药豆子的收入,可以达到每亩6000元,相当于当时20亩棉花或30亩粮食的收入,所以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山药也成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种植项目。
    在调整中间采取的第四项措施,就是外出参观学习。1986年农业部门牵头组织了六批参观团到寿光参观蔬菜,对于发展山药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各个乡镇甚至于村也自行组织到寿光参观。
多措并举的第三个举措,就是建立相应的组织,进行系统的研发。有关山药的官方的、民间的组织,依照顺序有六个:第一是1985年成立课题组,进行山药的研发,并且报地区科委立项。利用三年的时间,除了进行传统种植技术的调查总结以外,还根据邹平山药栽培中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十四项试验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还边研究边开发边推广,三年的时间全县山药面积从1900亩扩大到4500亩,单产从平均2500斤提高到了4200斤。这个项目,获得了1988年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建立的第二个组织,是县里在1987年的5月21号,建立了山药研究会。第三个组织是1988年的9月,农业局成立了蔬菜站,以后又改成蔬菜中心,副局级单位,从此山药生产就有了正式的娘家。第四个组织是1996年的5月24号,苑城乡建立了蔬菜协会,会员113人,其中有37人从事山药生产,占32.7%。第五个组织,是1998年苑城乡专门建立了山药研究所,成立的当年,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就是评选苑城乡山药大王,当时黄王村的李宗路同志,以一棵细毛山药6.5斤高产,一举夺得了苑城乡山药大王的称号,同时也可以说是全县的山药大王。第六个组织,是2002年长山镇建立山药协会,会员有一百多个人,重点进行了细毛山药的开发推广。
    多措并举的第四个举措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县外宣传上,首先是文字宣传。从1996年开始,石正太等人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了6篇有关山药的论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蔬菜》上的《长山药块茎膨大进程的初步研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7年的9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英文版的《农作物文摘》第九期,还把这篇文章以英文推向了世界,为我们邹平山药在世界上扬了名。这篇论文,已经被三十余部大型论文集收录转载,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后赵冰,在他的两本山药专著《山药栽培新技术》和《无公害山药栽培新技术》中,都大量地引用了我们的资料。于是全国各地对我们邹平山药都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好多外县外省的人,例如河北的大名、肥乡、临西一带的农民,常常通过电话,甚至直接找上门来,向我们请教有关山药的技术问题。
    县外宣传的第二点,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先后参加了烟台、济南、北京等地举办的农产品展览会,以山药的实物、文字、图片资料,大力推介邹平的优质山药。
县外宣传的第三个举措,是2008 年的10月18号,中央电视台在邹平举办了一场《欢乐中国行》,在演唱会上,现场品尝了长山的细毛山药。这一台晚会不久就会在全国播放,邹平山药将更加扬名于世。

 

解说2:山药的品种有很多,是什么样的特征将众多的种类一 一细分?
邹平有名的细毛山药在当地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临清山药,这是否意味着临清才是邹平细毛山药的原产地?如果不是,那么临清山药的名字是因何而来,邹平细毛山药真正的娘家又是哪里呢?邹平县政协委员,农技推广研究员石正太为您讲述《邹平山药史话》,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二邹平山药的主要品种。
    山药,从外观上,可分为长山药、圆山药(跟罐子一样圆的)、扁山药(跟人的脚一样,也叫脚板薯)三大类型,我们邹平的传统品种都是属于长山药类型。从食性上可以分为绵山药(也叫面山药或者药山药)、脆山药(也叫菜山药),我们邹平传统的品种,都是属于药山药。脆山药这几年我们邹平也有种的,市场上也常见,长得很粗很长,但是煮不烂,只能炒菜,产量倒是很高,最多的亩产量可以达到两万斤。我们邹平山药传统的品种,有三个,就是大毛、二毛和细毛。这三个品种的特点,有一句农谚进行了概括,农谚说:“细毛优质,大毛高产,二毛两头赶。”细毛品质好,大毛产量高,二毛比品质比不上细毛,比产量比不上大毛,所以叫做两头赶。现在我们重点推广的是细毛山药,不过在过去,因为大毛山药的产量高,所以推广面积大一点。我们的细毛山药,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临清山药,你到市场上问卖山药的:“你这是什么品种?”他会直接告诉你“临清”两个字。为什么叫做临清山药呢?顾名思义,那就是原产于临清的山药品种。可是根据我的调查了解,临清并不产山药,更谈不上培育什么细毛山药品种了,因为我从1980年到现在,总共去了三次临清,跟他们农业部门进行了座谈,看过他们的地方史料,也到过乡镇去进行调查,都没有发现临清有种植山药的,这是第一个证明。第二个证明,就是2005年,有三位临西县的农民到邹平来找我,请教有关山药种植的问题。临西县是河北省的,实际上临西县城和临清县城,就是一座城,中间隔了一条河,过河就是临西,所以临西县城的古名叫做河西街,临清在东,临西在西,只是到1990年以后,县城才西迁了2 0公里新建。如果临清有种植山药的习惯,那么临西县的农民,就不会舍近求远,隔着临清,下来六百里找我们邹平,这是第二个值得怀疑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我们邹平的细毛山药又叫做临清山药呢?经过反复地思考、论证,我认为这和古运河的通商有关。古运河就是我们说的京杭大运河,它的开凿,最早始于春秋末期,后来经过隋朝、元朝等各个朝代的进一步开宽、挖深,成了津浦铁路和京广铁路开通以前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联系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时候在山东境内,运河上有三个大码头,就是北面的临清,中间的聊城,南面的济宁。济宁在运河东边,运河西边就是济宁市的嘉祥县。嘉祥县是一个盛产山药的地方,我们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所认定的山东省第一个山药良种,就是嘉祥县的细毛山药。我想,古时候很可能嘉祥县的细毛山药通过运河从济宁运到了临清出售,由于临清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繁华的码头,康熙下江南,乾隆下江南,都曾经在临清驻跸,明代修筑长城和皇陵的青砖都是从临清装船起运。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播出之后,一般人都认为当时天下最大的粮仓就在临清,所以临清在古时候是相当繁华的,商贾云集,物产辐辏。很可能嘉祥的细毛山药在临清市场上被我们邹平、长山、周村一带在那里经商的商人所购买,吃了之后觉得这个山药比我们原来的大毛山药、二毛山药都好,于是就把这种山药带到了我们邹平长山一带,慢慢地繁衍至今。由于是从临清带来的,所以临清山药就在邹平逐渐地叫响了。
    我老家是菏泽市的单县,在那里就有很多嘉祥的细毛山药出售。它包装盒上的品种介绍和我们邹平的细毛山药一样,打开一看,煮熟一吃,和我们邹平的细毛山药也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我认为邹平的细毛山药(所谓临清山药),实际上就是嘉祥的细毛山药,至于是否真是,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最好是通过DNA的检测确认它的身份。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三邹平山药的主要产地
    原来邹平的山药主要产在长山的茶棚、南关北关、菜园、永池这一带,后来慢慢地向北沿着孝妇河、胜利河两岸逐渐发展,再后来由于工业的发展,长山南部的山药基本上没有了,山药栽培的重点逐渐北移,现在是以毛张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主要产地在毛张、大省、丁公、石羊、付家、北下,再往东有大巩小巩、杏村、弥勒(米力)、大小演马、前麻后麻、柳寺这些地方。其他的镇办近几年也种,像今年台子镇的教场村就种了一百亩,据说产量和销售价格都十分理想,亩收入可以达到一万元,相信邹平的山药下一步还会有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