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一带的神祇崇拜(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中华民族号称龙的传人,大概来源于早期的龙图腾,逐渐演变为龙王崇拜。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邹平有六月初三和六月十三两种。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民间、官方大多以龙为荣,以龙为尊。历代帝王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民间则以龙命名人或高贵的事物。旧时邹平县城南关有龙王庙,老长山县城北关外有龙王庙,老齐东县城(九户)的龙王庙则在东门里路南。这些庙宇官府是需要按时或按需祭祀的。民间还有韦家岭龙王庙会,韦家坡五龙堂庙会,元宵节玩龙灯,二月二“扶龙”“引龙”,祭龙王庙,都是龙王崇拜的表现形式。在风雨失调的年份,向龙王求雨成为常事,有时县长也要亲率官僚与百姓一起求雨。清嘉庆《长山县志》载时任县令孙衍的《酬邑神文》,记载的就是康熙五十二年闰五月二十二日,孙衍亲自“招同僚属,庄设祈场”的一次求雨活动。结果是“丹诚上感,响应在陟降之先;悃愊下通,弭祓在禨祥之外”,“即于是日大沛甘霖:黄昏乱打梨花,清夜遍零梧叶”。
福、禄、寿三星在民间常与道教的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崇拜相联系。福星,是民间幻想出的人格星,以赐福为职。人们在春节习俗中,往往要贴“福”字,而且经常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到福”之意。在诸多吉祥图案中表现的以蝙蝠代替“福”字(如“五蝠捧寿”)等都反映了人们对福神的崇拜。《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是多层面的福观念,以贯穿一生的幸福为目标,讲求长寿、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无疾而终,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禄星,被认为是文昌星,是主宰功名利禄的神灵,是文人学子顶礼膜拜的偶像。寿星,是民间信仰中祈愿长寿而崇拜的幻想神,是主司人间寿命之神。民间多认为寿星是指南极老人星,其形象已被民间确立为额高长头,大耳短身,扶曲杖过首而立,秃顶白须的善相。“寿”即长命,活得长久。“寿”与“福”相辅相成,长寿就是大福分。民间常见“福寿双全”、“五福捧寿”等祈寿装饰题材,可见“寿”是能与“福”相提并论的吉瑞字符。
对文昌星的崇拜是人们把文昌星附会为主司人们仕禄文魁的文曲星的崇拜。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利禄之神,也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就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都建有文昌庙和文昌阁,玉皇阁、天后宫内也有文昌星的塑像。一般在文昌星的塑像或画像两侧,常常伴有两位童子,俗称“天聋”“地哑”。因文昌星是掌管文人仕途命运的,所以安排天聋地哑在其身边,也是为防止向凡人泄露秘密。
八蜡(zhà)是古人祭祀的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清代之前郡县均设八蜡(zhà)庙。过去人们以为农业的丰收,要靠天地万物诸神的保佑。从夏商周开始,每年的岁末要举行大祭,要大祭诸神。年终的八蜡之祭,在夏朝称为嘉平,在殷商称为清祀,周朝始称大蜡。古时邹平每年仲春、仲秋都要由官府出面举行八蜡大祭,目的是为民祈福除害。对于什么是“八腊神”,为什么要祭祀“八腊神”,邑先贤、清人成晋徵解释说:首先是“啬神”,即神农氏;其次是“司啬神”,即周朝的始祖后稷;三为“农神”,即古时的田官之神;四为“邮表畷神”,即田间庐舍和阡陌之神,感谢它始创田间庐舍、开辟道路、划分了疆界;五为猫、虎神,感谢猫吃掉野鼠,老虎吃掉了危害庄稼的兽类如野猪等,保护了禾苗;六为“坊神”,感激它使堤防坚固;七为“水庸神”,管理沟渠之神;八为昆虫神(蝗虫等),通过祭祀而除之,祈求它们不要出来危害庄稼。他还举了唐太宗生吞蝗虫的故事,说明祭神要诚,否则其害愈甚。古时长山、齐东都有八蜡庙。有意思的是,旧时邹平、齐东还有“刘猛将军庙”。传说刘猛将军是驱蝗正神,可以驱除蝗虫,想用刘猛将军的神勇武力来镇压蝗虫,所以刘猛将军庙又叫“蚂蚱神庙”。但是,祭祀八腊神和祭祀刘猛将军,其思路是完全不同的。祭八腊神是祈求,是“祝而除之”;祭刘猛将军却是想借他的武力去消灭蝗虫。由此也可以想见古代蝗虫对农业的危害有多么严重。
如果说玉皇大帝这一形象是人格化了的“天”,是天庭的皇帝,是人们心目中最高规格的神;那么对天地的崇拜,则更为原始,是原汁原味的自然崇拜。《周易·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意思是说,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称为父亲。坤卦代表地,被尊称为母亲。《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化生万物,有万物才能产生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万物离开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礼拜天地,形成了按节气定期祭祖天地的礼仪制度。古人认为,宇宙中日来月往,月来日往,日月相推,才产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运行,才产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才产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岁月变化,才产生一年又一年。古人认为,日月是岁月形成离不开的天象,因而就产生了祭祀日月的习俗。《国语·卷四·鲁语上》:“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这里意思是说,“禘、郊、祖、宗、报”是已经列入“国之典祀”的。但“社稷山川之神”,有功于民;”“天之三辰”,是民所以瞻仰的;“地之五行”,是生产繁殖的;“九州名山川泽”,是日用财物所出的地方,也应该祭祀。也就是说,“天”与“地”也是要祭祀的。在邹平民间,人们过年过节供养天地,就是供奉天地间所有的神祇。祭祀天地,既不需要庙宇,也不需要塑像,随时随地摆上一个案子,放上一点供品,点上三柱香,烧上几刀纸,就可以祈求天地保佑了。甚至什么也没有,也可以随时跪拜天地。结婚是民间最重要的礼俗,新人过门时拜堂,首先要拜的是天地,其次才是拜父母,最后才有夫妻对拜;因为后两者是需要天地之护祐的。
祖先崇拜,又叫“敬祖”,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后来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崇拜的认识局限,使这种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复杂的鬼魂观念,一般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人死后魂魄一起离开肉体变成鬼;第二种是魄随肉体消失,魂能变成鬼,魂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延续。一旦人死后,灵魂所变的鬼会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精魂能附于某些自然物,可以决定人的命运。《礼记·祭法》说“人死曰鬼”,原始人相信鬼魂不灭,或相信人有一个或几个灵魂。因此,人们认为,祖先即使已经死了,他们的灵魂也会时时在上天俯瞰着人间。他们的灵魂可以护祐或赐福优秀子孙,也可以惩处那些不肖子孙。所以祖先崇拜在封建社会的宗族活动中尤为突出。在儒家的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活着时一样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祭祀祖先的名目很多,从时间是可以分为小祭、大祭、特祭和专祭等。小祭又叫“常祭”,“朔望祭”,时间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大祭,又称“四时大祭”,时间是清明、中元、十月朔和岁暮。特祭是特殊日子的祭祀,如结婚、生子、中举、升官、辞官等,都要告祭祖先。专祭是先人生日或忌日的祭祀。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庙祭、家祭和坟祭。庙祭在家庙里举行,家祭是在自己家里祭祀,坟祭则要到坟茔上举行。家祭每年举行两次,一是岁末,二是中元节。家祭时要把“家先轴子”(画有祖先影像、并写有祖先名讳的一种卷轴,俗称“老的轴子”)悬挂在堂屋中央,摆上供品和香炉,由男主人默念请祖先回家过年(节)的话,所以又叫“请老的”。然后要“送老的”。在“送老的”仪式没有举行之前,家里堂屋的座位理论上是有祖先坐着的,所以无论大人孩子都不能坐。现在很多人家是即请即送,以减轻家里的凝重气氛。有的家庭没有“轴子”,但供品和香炉是不能少的。
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但有佛教、道教的影响,又有原始巫术的残留,所以泛神的色彩很明显。
邹平俗信,万物皆为神明,特别是那些比较神异的动物,如蛇、黄鼬、狐仙等,要时时祭祀,不能稍有疏忽。比较笃信的人家里设有神龛,专门供奉这些神灵。如果家里有人长病生灾,孩子受了惊吓等,都要到神龛那里烧香祷告,求神灵赦免、保佑。如狐狸要称其为“仙家”,长虫(蛇)要称“蛇家”,黄鼬之类则要称“邻室家”。据说红嘴的,叫黄鼬,是自己家里的“仙”;黑嘴的,叫“黄鼠狼”,是外头来的,不好,可以撵它走,但绝对不能伤害它。如果自己家里有了蛇,那是神灵,是不能动,更不能打的。要念诵着,哄它快走:“快走吧,来人了,回你的家吧。”家里的角角落落,平常不动,要动的时候须格外小心。比如过去家里经常搭“虚棚”,在上面放些临时用不着的东西。时间长了,虚棚要拆了或是要修理,或者翻找东西,要提前上供。要念叨:“各路仙家,挪挪窝啦;你那瘸腿的,瞎眼的,有病的,搬搬家吧;别伤着。”这种对动物的崇拜是一种禁忌,实际上是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保护和爱护,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民间对自然物的崇拜,包括对天、地、日、月、星辰、雷、电、水、火、山、石等自然物的崇拜。这种崇拜实际上已经由原始自然信仰演变为对人格化和深化了的具象神灵崇拜。过去邹平有“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关。长山“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二里。齐东“山川风云雷雨坛”,每年春秋仲月选吉日祭祀。风云雷雨神位居中,山川神位居左(民国《齐东县志》)。
在民间信仰的星辰中,人们最崇拜的是北斗七星。道教的发展,吸收了古代天文星占的很多名称,并加以神格化,经过长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道教及民间的北斗崇拜。北斗七星每一颗星关乎某命相之人的生死,所以又成了本命星。因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过去长山有北极庙,在北城门上;另在苑城,也有北极庙。邹平北极庙,在北关。乡贤成晋徵作记说,邹平北极庙早已演变成“祝厘之地”,即祈求福佑的地方,与一般庙宇没有多大差别了。
(转载自会仙老友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