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一带的神祇崇拜(上)

 

 

邹平一带的神祇崇拜,是一种自然与迷信结合的崇拜。有比较原始的自然崇拜的痕迹,也有各种宗教相互交叉的影响。神祇(qí)泛指神灵,“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是一种象征,一种寄托。它象征着吉祥、威力和正义,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幸福和慰藉。在古代的民间信仰中,《左传》记载有天神、地祇、人鬼三类,此外还有物魅、精怪、妖魔等系统,宋代以后民间信仰走向交叉,佛教、道教、西方宗教的信仰和神仙系统互相交织,派系不再明确。邹平一带信奉主要神祇崇拜也大致如此,但又有自己独具的特色。

对玉皇大帝的崇拜出现于唐朝,至宋朝得以普及,这与道教的影响有关。但民间崇拜的玉皇大帝却是无所不能的万神之主,差不多相当于西方的上帝。他威坐于天阙云宫的灵霄宝殿中,手下有一大帮文武仙卿、天兵天将,管辖一切天神地鬼,掌握万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命运。县内的民间崇拜中,玉皇大帝是首位的。人们有什么事情求老天爷保佑,这“老天爷”主要就是指玉皇大帝。旧时黄山之东山上有玉皇庙,台子镇玉皇村有玉皇庙并有庙会,西董镇虎伏山有玉皇庙,今青阳镇雕窝峪有玉皇阁,均供奉玉皇大帝。长白山之第二高峰白云山又称玉皇顶,建有玉皇阁,常年烟雾缭绕,香客络绎不绝。

相传碧霞元君是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女儿,故民间又尊她为“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为她建的庙宇俗称“奶奶庙”。因为“泰”字在《周易·泰》卦中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且泰山位居东方,东方又主生,故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的意思。因此民间也有把泰山娘娘当成送子娘娘的。人们于泰山庙神诞生日,又称祈嗣日,届时人们到奶奶庙烧香祭祀,领请泥娃娃,以祈求福禄双全,多子多孙。人们素有“四月十八,奶奶庙上祈娃娃”的说法。碧霞元君的本宫原在泰山,但是人们为了便于祭拜,在许多地方都建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奶奶庙”,里面供奉的碧霞神也多是和妇女生育有关的。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碧霞元君的生日,最早的说法是农历四月十八,邹平早期也于此日祀碧霞元君。清中叶以后,“四月十八”被纳入清廷祀典,由宫廷侍卫或省府大吏代为进香,其礼仪繁缛,兴师动众,且斋宿岱顶。为防不测,圣诞之日,碧霞祠禁绝游人,专候御香。这样以来,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就为朝廷专用,无法进山祭拜了。于是,群众就把“三月十五”元君“换袍日”当成了碧霞元君的圣诞。从“四月十八”到“三月十五”的变化,反映了民间与朝廷对碧霞元君主祀权的争夺,其背后的文化内蕴耐人寻味。

邹平民间的碧霞元君崇拜多种多样,其生日有有四月十八、三月十五日、三月十六等几种。旧时黄山虎头岩有碧霞元君庙,俗称“泰山奶奶庙”,每年四月初八有庙会。西董镇西峪村三官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六举行“泰安奶奶打醮”活动,认为这一天是泰安奶奶生日。西董镇韩家寨村北无影山玉霞祠,供有泰安奶奶神像,每年三月初八是庙会日。明家集乡段桥村泰山奶奶庙。每年三次庙会,时间分别为正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十三。届时举行“走社”活动,抬着“泰山奶奶”的銮驾,有热闹的演出,边走边鸣炮,浩浩荡荡,走村串庄,甚为壮观。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得到很多人信奉的民间神祇。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简称“观音”。观音菩萨的名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因此观音是慈悲的象征。人们认为观音菩萨可以祈福避灾,还可以送子、佑子。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诵观音的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前来相救。观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说明了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旧时好生乡李家村院山寺供奉观音菩萨,今醴泉寺、白云观皆供奉观音。许多人家里或公司里供着观音,很多人还喜欢佩带观音形象的饰品。

富裕的生活和财富的多寡直接相连,财富能创造更加优越的物质生活,大众对财富的追求造就了敬财神的炽热。民间信仰的财神有很多,人们信奉的财神原型也各不相同。并且财神还有文武之分,一般地来说,武财神有关羽、赵公明;文财神有比干、范蠡等。邹平供奉的财神以关公居多,赵公明间或有之,文财神则鲜见。许多民营公司或商铺都供奉财神,且天天香火不断。许多财神庙,门口都有对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表现了民间对财富追求的道德要求。

邹平地属齐地,自古就有姜太公崇拜。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相传为炎帝之裔。他的祖先在虞夏之际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故又叫吕尚、吕子牙、吕太公。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因不满于当时的黑暗政治,却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就隐居在渭水边上钓鱼。后来姜尚辅佐武王伐纣有功,受封于齐,是开创齐国的第一位国君、齐文化的奠基人。后来人们逐渐把姜太公塑造成了神,民间认为姜太公可以驱邪纳福。上梁时,在梁上或脊檩上贴“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太公在此,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等红纸,意思是有姜太公在这里,什么事都吉祥。安门时贴“安门请到公输子,立户聘来姜太公”,横批为“安门大吉”的红对联。大街小巷的要冲位置,将刻着“姜太公在此,诸神归位”的砖砌于墙壁,用来降服鬼妖,作用相当于“泰山石敢当”。有的人家过年时在窗户上贴上“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的红纸条,以图吉祥,后演变为窗花。

土地神俗称“土地爷”,来源于古代奉土祭祀的礼俗。土地承载万物,又生养万物,养育万民,这就是中国人之所以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土地爷是代表土地被神化了的、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灵,也是中国民俗中较为普通的神。他的形象多为须发全白的老者,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衣着朴实,平易近人。

古时邹平县城有土地祠,在县署仪门东边。原长山县土地祠原在旧治东,后改建于仪门西偏,再移于新治仪门东。原齐东县土地祠就建在北门里的城隍庙中。这些都是由官署于春秋仲月上己日祭祀的。至于民间的土地庙,几乎是村村都有,祭拜更是随时随地,所以土地庙里几乎天天香烟缭绕。

传说土地爷是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与其他神祇相比,土地神可谓是无所不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降妖伏魔,虽火眼金睛却也有看不出的,此时就必得靠土地神的指点了。辛勤的农民在大地上辛苦耕作,而土地爷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保佑各类植物的成活、生长,还要为之驱虫、避雹等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分昼夜,不论春夏秋冬,不管下雨刮风,都毫不懈怠地忠于职守。他还要保佑本乡本土的牲灵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所以,土地爷又是一位异常劳碌的神。土地爷虽然神通广大,但是人们敬奉他却是随意的,可以说是最亲民的神。他的祠宇有雄伟的殿堂,也有由几块砖垒起的低矮小庙,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供品丰俭厚薄也是随意,大鱼大肉可以,一块糕、一碗饭、一把炒熟的豆子也行。于是我们偶尔看到的如村头的一个墙角,或是田间的一个墩子,也许就是虔诚的供奉者祭祀土地爷的地方。

土地神属于基层的神明,保护乡里安宁平静;他又是地府的行政神,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所以人去世之后,道士做超度仪式(即做道场)时,都会去其所属土地庙作祭祀活动。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属,到土地神庙,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资料,以求土地神为死者引路。邹平人则在家人死后,到土地神那里去“报庙”,还要“送浆水”,以求土地爷保护死者魂灵顺利到达冥间。

“土地爷爷”虽然非常“亲民”,但毕竟是一方神灵,也要足够的尊重。家里要动点土,出棵树,一定要祭拜一下,俗叫“做供”,要摆上饼干等祭品,点上四柱香,烧点纸。一边烧纸要一边念叨,让“土家”避开,以免伤着。如果家里要拆老宅子,是必须要祭拜的。要围着宅子周遭祭拜,最好每棵树也单独上供。这样才能不惊动土地神,让他好好地保护家人。

城隍是城池、地方的保护神。古代的城市除了要修筑城墙以外,在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这样,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原始崇拜认为,凡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因为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攻击、保护一城百姓的安全上有功于民,如此当然不能没有一位城神。于是城隍爷应运而生,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城隍原属自然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他的职能越来越多,由最原始的护城保民,到后来的代天理物,翦恶除凶,护民安邦,普降甘泽,城隍已成了能保护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全能神祇了。在城隍信仰的传承过程中人们还让城中的城隍司理阴间衙门,因此城隍爷也管理阴间之魂。相传他的属下有十八判官,分掌人之生死疾疫、福寿报应等事。按照民间的说法,阴间和阳间一样,有中央主管(阎罗王)、有地方主管(城隍爷),人死了以后,要到阴间拜会城隍爷,城隍爷就会本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把人生前的善恶是非分得清清楚楚,从而定下判决。所以善男信女就又烧香拜城隍,把他当作辨别善恶是非的神了。如果说土地神是管乡间生灵,那么城隍爷则管理着城镇百姓。旧时邹平城隍庙在东门里,祭以清明、中元日。原长山县城隍庙在县治西北,每年正月十五日、五月十一日祭城隍神。原齐东县城隍庙在北门里,春秋仲月合祭于山川风云雷雨坛;另外长福镇(今台子镇)还有一处城隍庙。

灶王又称“灶王爷”“灶神”“灶君”等。灶的出现离不开火,我国古代先民们在住地燃起一堆堆长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烹制食物、防御野兽,这就是原始的灶。民以食为天,古代灶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出现了祭拜灶神,也就是灶王爷的习俗。关于灶王爷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有炎帝、黄帝、祝融、张单等。人们让极受敬仰的黄帝、炎帝或火神祝融来充当灶神,就是为了感激和颂扬灶王爷的功德。灶王爷的主要职责是掌管人间的饮食之事,监察人们的行为过失,负责向玉皇大帝汇报每个家庭成员的善恶表现。被举告者,大错则减寿三百天,小错也要折寿一百日。因此人们害怕他,又不得不讨好他;既然惹不起,又躲不得,只好在上供时想点办法。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时,人们除了上各种供品外,还要供上芝麻糖,目的是用糖甜润灶王爷的嘴,以便让他上天后甜言蜜语地多汇报自己的善行,隐瞒错事和过失。同时还要在灶王爷的像旁贴上这样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转载自会仙老友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