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四次来邹平
张春亮
捻军,是清末一支有影响的农民起义军。他们发起于淮北地区的河南和安徽。大头目张乐行,自咸丰七年(1857年)以来,他们配合太平军转战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给腐败的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之后,原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联合皖北捻军的头目、号称梁王的张宗禹和鲁王任化邦,组成东捻、西捻。重点活动于山东、陕西,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赖文光在山东曹州全歼清将僧格林沁的部队,使清朝政府大为惊慌。
清政府为了剿灭捻军这支农民革命武装,大造反革命舆论,把捻军说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盗匪流寇”、“长毛子”, 制造恐怖气氛,欺骗群众,破坏捻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趁机把受蒙蔽的群众组成“乡勇”、“团练”,村村筑起土围子,割断捻军和群众的联系,处处打击捻军。
据县志记载,捻军共来邹平四次:第一次是咸丰十一年 (1861年)二月,第二次在咸丰十一年八月,第三次在同治六年 (1867年)五月,第四次在同治六年十月。
捻军四次来邹平,在于兹山、开河、卜道口、上口、颜家集等地,同当地团练乡勇都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咸丰十一年二月,捻军500余人从博山进人邹平,在于兹山南遇到夏可传及其徒鲁国槛、鲁国栋、张启檀等“乡勇”的阻击,从二月十日一直打到二月十八日,此次战斗捻军一将领遇难,伤亡较大。县志夏可传传中讲:“咸丰十一年南捻犯境,可传与其徒鲁国槛、鲁国栋等率勇御之,持矛接战,歼厥渠魁,翦其羽党,自大峪驱至于兹山东盖十里有余,时二月十日也,有避难在于兹山者,明日贼围之。可传等驱贼东去数里,夺其马匹数匹,一日三捷,翼蔽老幼入大峪中。十八日复出,自朝至暮,伤贼无数。勇俱溃,可传被围,势窘遇害。然贼终不敢西向,乃宵遁。”
咸丰十一年八月,捻军在邹平上口庄南遇到王方永为团长的团练的拦击。在开河、卜道口一带又同王方田为团长的团练发生激烈战斗,捻军全歼王方田等人。据县志王方田传记载:“捻入境,豕突狼奔,当着尽靡,方田率勇御贼于开河大破之,复击贼于卜道口,斩首数百级,后贼大队卷之,围之数匝,回顾从者惟其子世仑及二、三健儿,方田不稍馁,奋勇直入,杀贼骁将二人,卒若干名,以众寡悬绝,父子俱遇害。”
同年九月二十二日,捻军到颜家集。该村土围刚筑成,颜士願带领乡勇防御。捻军自朝至暮未得进村。二十三日捻军大队至,巳时将村攻破,颜士願被箭射死;未刻捻军即离村,没有伤害村民。
捻军在邹平,除受到当地“团练”、“乡勇”的阻击外,也遭到清朝政府官军的残酷镇压。据县志载:“咸丰十一年,捻军八月复由济南直逼县境,杀伤益多。僧格林沁督兵击之,贼南遁。”又记,同治六年,捻军“十月复由穆陵关来……刘铭传率师攻之,始退。”
捻军这支反清的农民起义队伍,他们只杀清朝官兵和忠于清朝的地主武装,并不为害百姓。如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捻军攻进颜家集土围子,将带头阻击的颜士願射死,但随即撤走,“村中无一被掳者。”史书把“村中无一被掳者”归功于颜士願对捻军的抵抗,这并不恰当。应该说,不掳掠百姓,是因为捻军是支农民革命队伍。尽管统治阶级在史书上颠倒黑白,把捻军诬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长毛贼”,但历史事实是不可改变的,最终他们混淆不了捻军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颠倒不了捻军在历史上的地位。
来源:来自邹平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