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袁紫兰 下集  

----袁家旧迹今何在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邹平史话》。

今天继续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我们邹平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官宦世家、名门望族——焦桥袁紫兰家族。上一期我们讲到,到了袁守侗这里,袁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基本上都达到了高峰,到了鼎盛时期。后来,袁家尽管有不少的青年才俊不断地涌现,但是再也没有达到他祖上的这种仕宦的辉煌。

今天我们再到焦桥去,在一些村角角落落,还能看到很多的残砖断瓦,很多的石碑,但是当年被称为“小北京”的焦桥袁家的庄园、祠堂、花园、墓地都已经辉煌不再了。那么袁家是什么时候败落的?是什么原因使它败落的?历史上没有记载,特别是《长山县志》到嘉庆六年(1797年)修了一次县志之后,再也没有修,所以很多具体的原因就没法再去考证了。因为袁家是随着清朝的兴旺而兴旺的,那么袁家的败落也肯定是随着清朝的败落而败落的。所以我们只能联系历史,把它放到清朝的大背景当中去,分析袁家的衰落的原因。大约我觉得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个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大清王朝气数已尽。为什么?满清政府跟很多国家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一年到头的就是割地赔款,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像袁家这样世代做官的家族,我估计朝廷的俸禄会逐年的减少,甚至有的地方发不出工资,所以无法再维持家庭巨大的开支。

第二个原因就是袁家和全国一样,和清朝一样,人口剧增,清朝入关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才一亿多人,但到了乾隆年间,整个国家的人口达到了四亿多,人口翻了两番。袁家更是这样,当年袁云蒸独家单户,就那么几口人,生了两个儿子,袁紫兰、袁景文,可是袁紫兰就了五个儿子,袁景文计划生育搞得比较好,生了一个儿子,可是他的儿子袁承宠又生了六个儿子!你想一想,人口的增长是呈几何级数在增长的,速度之快可想而知。袁家在乾隆年间在康熙年间曾经都被皇帝挂过三次“千顷牌”,赐给他很多的土地,土地也在增长,但是土地的增长速度是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的,所以人口越多,费用越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大家看过《红楼梦》,贾府里面人口众多,那些公子小姐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不光是这些人需要开支,还有什么,还有使唤丫头、厨师、马夫、看家护院的,人就多了去了,所以,入不敷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个原因,我想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就是袁家的后代养尊处优,长期过着优越的生活,生活上大手大脚,吃的要比别人好,用的也比别人好,出出进进乘车坐轿,都要摆排场,比阔气。袁家富了以后,大兴土木,当时袁家焦桥四村,东北村、西北村、东南村、西南村,全部是袁家的亭台楼阁,各种祠堂、各种牌坊星罗棋布。后来呢,焦桥四村安放不下了,就在东平那个地方再建庄园,后来花园建到了牛家村,当时焦桥为什么叫“小北京”?就是北京有的东西,焦桥都有,名人题字、皇帝御笔,随处可见。像刘墉、纪晓岚这些人题的字在焦桥到处都是。花钱无度,费用增加,如果他们再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丢掉,不像他们的祖辈那样去勤俭持家,哪有不坐吃山空的道理?

               春晖堂

 

这是现存的在焦桥的春晖堂。现存的春晖堂是袁守侗的尚书府的过厅,应该说在这个过厅的后面,还有一座比这个更豪华更高大的正殿。在这个尚书府里面曾经发生过一个故事,就是袁守侗和刘墉在这里奉旨诱捕了当时的大贪官--山东巡抚国泰。这个国泰是一个八旗子弟,是皇家宗亲。他来到山东做巡抚,搜刮民脂民膏,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把山东财政,把国库里的银子花光了。那么皇帝听到有人举报这件事情之后,就派刘墉和和珅来查办这个事情,但是和珅跟这个国泰相互勾结,他就提前派人给他通风报信,每次来到之后,根本就查到了什么证据,所以皇帝就对和珅就不放心了,就委托袁守侗来办。这个时候呢,正好袁守侗的母亲死了,要回家奔丧,皇帝秘密地授给他金印,让他扶柩携印归里。国泰到袁家来吊孝的时候,尚书府里面早就埋下了伏兵,等着他进去吊孝,烧香磕头的时候,伏兵马上出来,就把国泰给逮捕了。所以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尚书府的后面,原来的时候据说还有一个戏园子,这个戏园子是跟皇宫里面皇太后看戏的那个戏园子是一模一样的。一个官宦家族的戏园子怎么能跟朝廷里面的完全一样呢?是因为袁守侗是皇太后的干儿子。皇太后有一次在看戏的时候,看着高兴,看到袁守侗坐在她的旁边,就问:“袁爱卿,你这几年在家有没有看到这样的好戏?”袁守侗说:“回太后,臣家里面没有戏园子,所以看不到戏。”“何不建造一个?”袁守侗马上谢恩:“谢太后!”领到懿旨了,回乡就在焦桥建了一个跟皇宫里面一模一样的戏园子,但是要比皇宫里的戏园子矮三寸,也就是一砖。现在这个祠堂就光剩下这个过厅,还有东西厢房了。当时在兴盛的时期,东平村也被人称作“小北京”,因为袁家的这些后代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堂号。比较有名的要数“五善”“六经”堂,“五善堂”是指的袁紫兰五个儿子的堂号,袁承功的叫和鹤堂,袁承祖的叫荣荆堂,袁承绩的叫友谊堂,袁承绂的叫怡怡堂,袁承约的叫既翁堂;这“六经堂”是袁承宠的六个儿子的堂号,也就是袁景文那一支,后面的六个孙子,袁守诠的叫忠舒堂,袁守谦的叫志和堂,袁守诚的叫孜武堂,袁守乾的叫同和堂,袁守志的叫益善堂,袁守诚的叫青和堂。我们只看到了其中的这一个春晖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祠堂,都保留到现在的话,焦桥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袁守侗神道碑

 

大家看到的这一个墓碑,是袁守侗的神道碑,上一期我们讲到袁守侗去世之后,皇帝非常的悲伤,“以王公之礼葬之”,所以他的墓的这个规模,跟袁家的其他人都不一样,首先呢,他这个坟墓是独墓为茔,他自己单独一个茔,然后周围都立院墙,有大门,大门是三座牌楼,上面有皇帝亲笔御书的“圣恩”二字,他的这个碑,坐南朝北,上面有着龙头,双龙戏珠这个龙头碑,原来的时候据东平村的群众回忆,这个神道有三丈多宽,三丈多宽相当于现在的十米左右,两旁全是一丈多高的石人石马,栩栩如生,那么现在这些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呢?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全国各地掀起了这样一个风气,叫“老社员投资”,要利用旧时的坟墓里面的那些东西,砖啦、瓦啦、石碑啦,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去兴修水利,盖学校,办公益事业,全县各地都有这样的事情,不光是焦桥是这样。但是袁守侗的墓被破坏了,这就太可惜了,因为他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历史文化的信息遗存,古代的一些建筑文化,雕塑文化,礼仪文化,当时都毁掉了,用来干了什么呢?那些石人石马,当年孝妇河发水的时候,为了去堵缺口,能抬动的就直接抬去,填在了河梯上,抬不动的就砸开,一块一块的抬去,填了河堤。袁守侗的墓也扒开了,扒开之后,墓的墓壁有一两米厚的石灰层,棺材保留得非常的完整,一点没有受到腐蚀,这个棺材费了好大的劲才砸开,里面的尸体保存得非常的完整,面部的肌肉还有弹性,所以说当时,他受到的这种待遇,当时对人体的这种保护的技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也非常的令人吃惊。

 

              千叟宴

 

焦桥村有一个姓徐的人家,他是袁家的亲戚,他保存了一个非常宝贵的东西。是乾隆皇帝赐给袁家参加千叟宴的一个叫袁守僡的人,御赐的一块匾,这个匾的发现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物,它证实了乾隆皇帝在执政的六十年期间,召开了两次“千叟宴”。什么叫“千叟宴”,就是为了证明我执政期间,政通人和,人寿年丰,就是让全国一千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到紫禁城去,和皇帝坐到一起吃一顿饭,这就叫千叟宴。乾隆皇帝执政十年的时候,他举行过一次,到了他临退休的这一年,他干到第六十年了,他不再干了。为什么?他的爷爷康熙皇帝才干了六十一年,他不能超过他的爷爷,所以到了六十年的时候,他就退位了,让给了他的儿子嘉庆。到了交了位之后,这一年的正月初四,他又要召开千叟宴,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个老人一起,君民同乐。这一次千叟宴,袁家曾经有八个人参加。袁家为什么这么多人获此待遇?袁家世代为官宦,再加上家里土地宽满,家族势力大,在当地的影响大,所以他们家里面“分配”的名额就多。这一个匾额,上面的碑文是这样的,大家不一定完全能够看懂,但是这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他说复照五十年新正乾清宫千叟宴之例,再举耆筵。一时鲐寿阶嵩呼拜舞洵,为旷古未有之吉祥盛事。意思是说我执政五十年之后,重新按照原来的那一个千叟宴,再举行一次,这么多的老人都来到皇宫里面,在这里一起谈笑风生,真是旷古未有之吉祥盛事。真是我大清王朝史上一件大喜事。举行完了这一次千叟宴之后,从兹即歇肩。从此以后我就要放下朝廷的这些事情不管了,养老了,最后一句大家看,赐刑部员外郎臣袁守僡,这是单独为袁守僡一个人写的,因为千叟宴结束以后,皇帝要给所有来参加千叟宴的人送纪念品。这个纪念品是什么呢,有的可能是皇帝随手拿着的一个鼻烟壶了,一块如意了,一根寿杖了,写一幅字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写出一副字来,还要单独刻成一个匾,用金粉刷起来,周围刻了非常精美的九条龙,绕在这个匾的周围,所以说这个待遇是非常高的。为什么会对袁家这么偏爱呢?这就是一个历史之谜了,大家可以去想象。

这个匾额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没有被破坏,为什么?是因为这个袁家的亲戚,一直把它作为盖瓮的一个盖子,红卫兵到各家各户,不是去抄家吗,专门抄墙上挂的一些古画啊,桌上摆的的一些花瓶啊,箱子里面藏的一些古玩啊,统统拿出来,砸掉烧掉。有个叫袁宠臣的老师,他说过我亲眼看到俺家里面抱出来的那个圣旨啊,金灿灿的圣旨啊,一大摞,都全部扔到火里面烧掉了。我说烧掉了之后你不心疼吗?他说谁不心疼啊,但是那时候咱本身咱就是家庭成分就高,人家想治咱还没有理由,咱还敢出来说话吗?想烧什么就烧什么。但是这个东西,因为它盖在瓮上,是一块破木板,并且上面落着厚厚的尘土,也看不出上面有字来,结果幸存下来。后来经过一辨认,是一件文物。 

                避暑山庄 

我们接着看,这又是一个袁家文化的历史遗存,叫作避暑山庄。这个房子现在坐落在西董镇的任家峪村的南头,里面住着七八户李姓的人家。后来袁家败落之后,把这个房子卖给了人家的。这是大门,进大门之后,就有一个更衣室,然后是一个三进的院落,经过一个过厅,有两边的厢房,然后通过一个引梯爬上去,又是一进院落。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是进门之后的影壁墙,看到这精美的雕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这个山庄的富丽堂皇。因为它是建在山坡上的,要通过这个门洞,这个门洞是个楼梯,上去之后就是另一个院落,这个院落呢就是上房,上面原来的瓦,都被换成了现在的红瓦,已经看不出古色古香的痕迹了。里面住着一个叫李传铎的老人,他给我们讲了很多袁家避暑山庄的故事,为什么袁家要在西董的山里面盖这样一座避暑山庄呢?就是袁紫兰是属虎的,古代的人很讲究相术,属虎的在平原上,那就是虎卧平原,你在平原上你发达不起来,必须占据一方大山,你才能够长久平安,所以就选了这么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风水非常好,开门见山,往西看就是鹤伴山上那著名的天门山,上面你看那个地方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天门,然后那个门前呢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就是猪笼河的发源地。避暑山庄这个位置,夏天的气温比我们平原上要低四到五度,非常的凉爽,所以每年到了夏天的时候,袁家的太太小姐就会到避暑山庄去避暑,袁紫兰袁守侗他们丁忧归里在家守孝的期间,就到山里面去读书写诗。这是一个历史遗迹。但是现在呢因为里面住的人家很多,在里面又重新搞了一些建筑,原来的一些建筑呢,也破坏的差不多了,但是基本的框架还保留着。 

            太湖石 

大家看这又是袁家的一个历史遗迹,叫太湖石。这块石头现在立在焦桥镇的牛家村。这块石头是有来历的。它与袁家历史上出的又一个著名人物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个人就是袁启耀。

咸丰年间,袁家出了一个青年才俊叫袁启耀,身材魁梧、英俊潇洒,擅长武术,他组织的乡勇队,非常的有组织纪律性。咸丰十一年,有一支太平天国散落的农民起义军叫捻军,从徐州北上,进了我们山东。进山东如果继续北上,就威胁着清朝政府,朝廷就派僧格林沁前来镇压,来到山东之后就跟这个捻军交上火了。僧格林沁的队伍是骑兵,捻军到处打游击也是骑兵,双方相持不下,处于一种胶着状态,这个时候,僧格林沁就向当地求援,谁能来帮一把,多来些人就好了。袁启耀组织的乡勇队,以他家里面看家护院的那些人为骨干,然后又招募了一些人,制作了大量的兵器,主要是土枪和土炮,就带着这些兵器到了淄博附近,跟僧格林沁队伍汇合在了一起。这个骑兵是最怕炮的,因为这个马听到巨响之后它就受惊了,不听人招呼了,所以呢,袁启耀的援军这个大炮一响,把捻军吓得是人仰马翻,溃不成军了。这样僧格林沁就很感激他,到了北京之后,就向皇帝奏本,为袁启耀请功。皇帝很高兴,龙颜大悦,封他为四品团练,让他统领邹平、长山、桓台三个县的这个军队,负责地方的治安,在这个牛家村立牌坊,牌坊上面是皇帝御笔的“当朝仪第”,这是皇帝亲自手书的,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

在打仗的过程当中,有的乡勇就死了,所以袁启耀就要建一座乡勇祠。这个时候,我们桓台有一个名门望族叫王渔洋,他王渔洋家在清朝也很有名,做官做的也很大,王家人就当场拍板,说你们家里不是要建乡勇祠吗,我送给你一个礼物。什么礼物,你看我这个院子里面有三块太湖石,你相中了哪一块,就拉哪一块。这个袁启耀呢也不客气,点着最大的一块说,就要这一块。这一块有多么大呢,高四米七,重量大约得有十几吨。王家说出这个话来之后,后来又有一点后悔了,就提了一个条件,说你袁家必须自己来运。那个时候又没有拖拉机,也没有吊车,更不用说这个起重机什么的,没有任何工具,那怎么办?人工去运,把石头放倒,底下放上滚木。冬天的时候,在地上泼上水让它结冰,结冰之后就打滑了,石头就躺在滚木上往前滚,从桓台新城到焦桥牛家也不过十几公里,运了三个冬天,光运费花了十万两银子。这个石头非常的奇妙,这么大的重量,埋在地底下的这个地方,只有七十多公分宽,这么多年它不偏不倚,也没有东倒西歪,一直是直直地立在那里。你说古人在那个安放这块石头的时候到底怎样掌握的这个平衡,这里面肯定有很深的学问。

 

             《墨竹赋》石碑

 

这是四块石碑。这个石碑上面刻的内容是什么呢?刻着大字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描写济南大明湖的风光的。写这个字的是当时满族的著名书法家铁宝,其余的这六面写的是宋朝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写的《墨竹赋》。《墨竹赋》这是他的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黄庭坚又是著名的“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所以这块石碑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这个石碑解放前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呢?它是在袁家的东祠堂里面镶在墙壁里用石灰挂住了的,从外面看看不出来。到了后来呢,袁家的这个祠堂在“文化大革命”前后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拆了之后盖了学校了,卖了木头了。就是在拆东祠堂的时候,拆出来四块碑,很多人家抢,这石碑这么整齐这么好,弄回家去盖房子多好啊。这个时候呢,就有两个人功劳很大,一个是当时的学校的校长叫张秉刚,再一个呢就是村里的民兵连长叫何晋元,这两个人一看,这个东西得保护,这是袁家为数不多的文物了,如果把这个东西再破坏掉,那太可惜了。他们就把它偷偷地挪出来,藏在了学校张校长的床底下,一藏藏了好多年,等到改革开放以后呢,原来的民兵连长何晋元现在已经是村里的书记了,把这个东西在学校里面重新立碑,展示给世人。

 

                 桂花缸

 

这里看到的是我在焦桥东平村拍到的几个大缸,这几个大缸据说都是袁家的遗物,其中中间最大的这一个,人们传说这是当年运桂花的大缸。运什么桂花?传说袁紫兰在柳州发现了吴三桂的藏宝洞,每年都要往家运金银财宝。怎么运呢?从广西到山东,好几千里啊,那沿路上这个盗匪出没,把它劫走怎么办。他就想了个办法,就是说我们家的老爷子很喜欢我们广西的桂花树,每年我都要买一些桂花树给他送回去,然后在缸的下面铺上金银财宝,然后上面再栽上桂花树,浇上水让这棵树长的很茂盛,一人一辆独轮车,车的一边固定上一个大缸往回运。那个时候的独轮车是木头轮子,木头轮子走过的地方,在那个土路上,压下去的痕迹都有相当的深。所以呢,就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把他的这个财宝运完。后来还有人说,为什么他的儿子又到柳州去了?他的孙子也到柳州去做官?他们说,可能是那财宝没运完,儿子、孙子用接力赛的方式把财宝运回来的。这是一种猜测,不一定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袁守侗本身这个人作为朝廷命官,他自己就查办别的封疆大吏的贪污案,就办过好几次,你说他自己能去办这样的事吗?

 

总之,这个袁氏家族的遗物现在破坏得相当严重,所以,给我们后来整理袁氏文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前面我说过,这个河南沈万三,山西康百万,这两个家族他们的庄园现在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特别是康百万庄园,面积是乔家大院的十九倍,每年的门票收入都在百万以上。河南沈万三的故居,在昆山的周庄,因为周庄是著名的旅游风景点,所以这个沈万三故居每年接待的游客量也相当地大。现在,我们焦桥镇东平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想重新恢复袁氏的一些文化遗迹,开发一下袁氏文化,如何去整理发掘袁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比方说袁家的官宦文化,袁家的建筑文化,袁家的教育文化,袁家的孝道文化,怎么去开发这些东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这应该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也希望有些有志之士、有识之士能够参与到这里面来。

最后,把我自己一首打油诗献给大家: 

尚书旧迹何处寻,於陵焦桥六七村。

避暑山庄隐白峪,太湖灵石默红尘。

几历战火碑犹在,一场浩劫祠无存。

身逢盛世空怀古,忠孝遗风任凭临。

 

那么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