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尚书袁守侗(下)
导视:
他的祖上是富甲一方的望族,而他本人,则是乾隆年间的重臣,他审贪官,治河患,是于社稷有功的能臣,为百姓造福的良吏。他就是焦桥袁氏家族的袁守侗。袁守侗的一生有着哪些传奇经历,受到了怎样的恩宠?而他一人的荣宠,对于整个袁氏家族来说,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焦桥镇中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夏树海为您讲述《传奇尚书袁守侗》,邹平史话,即将播出。
观众朋友,大家好:
欢迎收看《邹平史话》。
上期节目,我们讲了袁守侗:
初入宦途小试牛刀治盐务,再赴岩疆励精图治扬家风;
一身正气清廉自律反贪吏,两袖清风治河赈灾立新功;
勤励笃学再沐春风救李郎,鞠躬尽瘁清明操守照汗青。
正在焦桥老家丁忧的袁守侗,因悲伤过度而不幸染患了吐血之病。当接到圣旨让他继任直隶总督赶赴河南治理河务水患时,袁守侗速将丧事料理完毕,并马上回京接受紧急任务,赶往灾区,带着重病投入到指挥抗洪救灾的繁重工作中,直到完工才回了总督府。最终因劳累过度,病情加剧,病逝于乾隆48年农历五月十六,享年61岁。
袁守侗是在任去世,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袁守侗去世,举朝痛惜,满朝文武大臣都说:“栋梁之臣的智慧才能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就去世了,真是太可惜了!”巨星陨落,乾隆帝震惊哀悼,给予高度评价:“袁守侗是个端庄稳重谨慎忠实德才兼备的优秀臣工。”强调以后继任直隶总督的官员“必须以袁守侗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像他那样当好直隶总督。”并授袁守侗光禄大夫,赐太子太保,谥号“清慤”(清廉谨慎诚实),把他的牌位放入贤良祠,在国史上写好传记,载入历史,特下诏令在他的家乡焦桥修建“清慤公祠”,以亲王的葬礼仪式和标准下葬。
太子太保,是一种荣誉称号,就是论德才可以当太子的老师。贤良祠是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王公大臣死后才有资格放入牌位,还必须得皇帝批准。位于地安门西大街103号旁门。据统计,有清朝入祀贤良祠人员有175名。
解说1:袁守侗的一生仕途顺利,深得圣宠,与此同时,整个袁氏家族的势力也达到了鼎盛。东平村作为袁氏家族的东庄园被称为 “小北京”。那么,这一时期,整个袁氏家族的势力与财富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东平村“小北京”的称号又是怎样得来的呢?焦桥镇中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夏树海为您讲述《传奇尚书袁守侗》。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袁守侗在世时的显贵,曾带来袁氏家族经济的空前富裕,他们大量兼并土地,扩充庄园。焦桥村周围的几十个村庄的土地几乎都是袁家的。当时,长山、邹平、齐东乃至高青、桓台、临淄、寿光等县都有袁家的“屋子”(看管土地、山林的小庄园,现在的韩店镇有个村名字就叫“袁家屋子”),据说袁家曾荣挂过三次“千顷牌”, 一顷等于一百亩,三次“千顷牌”就是近30多万亩。粮食多得难以计数,是有名的大富豪,可谓富可敌国。
据袁氏后人回忆,袁氏家族在大量兼并土地的同时,对府第、花园、祠堂及茔地都作了总体安排。袁氏府第开始主要分布在焦桥四村(焦桥东南、焦桥西南、焦桥东北、焦桥西北)。后来又在袁家的东庄园(东平村)继续扩建。当时的焦桥村,楼阁殿堂星罗棋布,大街的要冲、巷口是高耸的过街牌坊,都是用清一色的汉白玉条石砌成。牌坊分三层,有好几丈高,游人、车马可自由通过。牌坊中间镶嵌的石匾上雕刻着该牌坊的命名,大多是皇清帝王和名人的手笔。
袁守侗贵为朝廷一品大员,他的府第更是富丽堂皇,在东平及焦桥村最为壮观。袁守侗的府第叫“尚书府”,三间过殿式门楼高高耸立,两扇朱红大门之上,兽环金钉,熠熠生辉,大门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匾额,上写“尚书府”三字,乃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府内正殿高大宏伟,气势壮观。1781年袁守侗母亲病逝,守侗奉旨带印扶柩还家,与刘墉密谋诱拿山东巡抚国泰,据说就是在这座大殿商量的。
到袁守侗为官,是袁家最鼎盛时期。袁氏府第的建筑都是仿照皇家的建筑风格,建有正殿、偏殿、过厅、配房等。在袁家的东庄园,有南北大街四条,东西大街五条,村内99座楼阁排列整齐,错落有致,御书金匾及朝廷重臣的赠匾达200余架,袁家还建有戏院子,里面有戏楼及亭台楼阁,富丽堂皇。据袁氏后人说,现存春辉堂院落的后面就是戏院子的旧址。可谓盛极一时。整个建筑群高大宏伟、气势壮观,都是仿照皇家的建筑风格,当然规格要远逊于皇家建筑。因而,人们把东平村叫做“小北京”。
焦桥村西南角高岗上的建筑群是袁氏家族的南祠堂(现在的焦桥镇中心小学的校址东北邻)。该祠堂坐北朝南,东边紧靠主街大道,西边胜利河流水潺潺。祠堂建有三间高大宽敞的门厅,两扇朱红色大门上方是一架醒目的匾额,雕刻着“清慤公祠”四个黄金大字,也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雌雄两个石狮,端坐于大门两旁,威风凛凛,显示出主人的地位和威严。平时族人出入大门东侧的便门,遇到重大节日,才开大门。
进入大门后,是宽大的走廊式花厅,花厅东侧是清慤公祠的东院,院内有小亭四座,都是黄瓦红柱,四角飞翘,其外貌别具一格,乡里罕见。其中一亭,内有一座通碑,高一丈多,碑文是乾隆御书,所以叫“御碑”,亭子叫“皇亭”。碑亭的后面是祭厅,祭厅的东西两端各设有一门。厅堂正中摆有长条香案,案上供奉着清慤公袁守侗的牌位,每逢祭祀时节,香烟缭绕,昼夜不绝。过了祭厅是三间大殿,建筑宏伟,比祭厅高出许多。进入大殿,大殿建筑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正中高悬蓝底金字的御书匾牌,匾文是“诰命奉天承运”等字,十分醒目。正墙上悬挂着清慤公袁守侗的巨幅画像,两侧挂满了刘墉、纪晓岚等朝廷重臣的题词。大殿两侧各有两间配殿,供进香人休息、更衣之用。
花厅的西侧便是清慤公祠的西院。西院的建筑比东院更加宏伟,两院之间有过厅相连。最前面有碑亭两座,碑文均记录着袁紫兰的官爵和政绩,过了碑亭是三间祭厅,厅内雕梁画栋,幔帐长垂,香案之上供奉着袁紫兰的牌位。祭厅的后面是并排的三座大殿,三殿之间有便门相通。中间大殿为东西两院的最大建筑物,能容纳500余人,大殿正墙之上悬挂着袁紫兰的巨幅画像。出了大殿,有小道通往后院,后院内有十几间配房,是护院人和勤杂人居住的地方。
清慤公祠一祠两院,地势西高东低,相差一尺多。两院殿厅排列不一样,西院在前,东院在后,大概是因为东院供奉的袁守侗官位高,并有御碑皇亭,所以居上首。但属于晚辈,不能越祖,所以地势较低,殿堂坐落靠后。西院供奉的是袁紫兰,身为长辈,所以殿堂坐落靠前,宏伟高大,地势较高。但官位不如他的孙子袁守侗高,所以居下首。这样的布局,先国后家,二者兼顾,国内罕见。
袁守侗死后是皇封御葬,坟墓的规模、形式自然与袁氏其他人不同。墓地选择在东祠堂以北,独墓为茔,围墙立院,院门是三间牌楼,坐南朝北,门匾之上雕刻“圣恩”二字,坟墓略高于院墙,坟墓前立着一座龙头大碑,上面雕刻着“诰命皇清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袁公守侗之墓”等文字。出院门,有条三丈多宽的“神道”直通袁家东大茔,“神道”两旁,石人石马,高一丈多,栩栩如生。“神道”北端立着一座高大的龙头神道碑,为袁守侗神道碑。现保存在东平村东北,碑高3.1米,宽0.86米,厚0.31米,碑文记载着袁守侗的官讳爵位及赐葬谥号。村民称其叫“夸官碑”,1984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说2:袁守侗的一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生前备极荣宠,他的家族势力和财富也由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袁守侗其人,如何评价才是公正客观的呢?焦桥镇中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夏树海为您讲述《传奇尚书袁守侗》。邹平史话,正在播出。
一代尚书袁守侗这段尘封的历史,为我们梁邹悠久的历史文化再添了一份厚重,纵观袁守侗宦途传奇生涯:
从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到监察御史、按察使,再升吏部侍郎、刑部侍郎、礼部侍郎,两次任直隶总督,一直升到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可谓扶摇直上,位高权重,是乾隆皇帝的一位能臣,信臣,忠臣,重臣,所倚重的股肱之臣。他勤励笃学,至忠至孝,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学习型和亲民型官吏,这些都值得我们今天大力继承和发扬。
乃至任直隶总督病重弥留之际,仍不忘乾隆皇帝“幕府一年凡两易, 抡材宅牧益愁予”之重托,自请解除官职,特举荐由刘峨来代替自己接任直隶总督,刘峨后来政绩颇著,提升为兵部尚书,被乾隆皇帝赐紫禁城骑马。这也是袁守侗感皇上知遇之恩、鞠躬尽瘁之举,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纪晓岚在《袁清悫公诗集序》这样评价他:“以经济立功名,以操守励风节,载在国史,光耀汗青。”乾隆皇帝高度评价他:“端重笃实,才守兼优。”袁守侗现已被收录到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的《中国宰相全传》一书。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袁守侗的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清正廉洁共建和谐社会”仍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故事外的思考:
1、袁守侗作为一个汉人为何能官至极品,官职做到这么高?
通过查阅《中国古代通史》、《帝国兴衰》和《正说清朝十二帝》,乾隆皇帝是清朝有名的文治皇帝,圣明皇帝,他在汉官的任用上更注重于亲和满汉关系,对汉儒他认识到:“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谁占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发挥其才能智慧,谁就能获得大业成功。更何况袁守侗也的确是“根红苗壮”、高智商、会做官的大才,为官谨慎,弘扬正气,大智大勇,政绩卓著,是能臣,信臣,忠臣,重臣,股肱之臣。乾隆皇帝评价他:“端重笃实,才守兼优。”广西的百姓称颂他“袁青天”,足以说明。
2、袁守侗清正廉洁,是清朝有名的清官,为什么还带来了袁氏家族经济的空前富裕?袁守侗维护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该如何评价袁守侗?
张明武先生在《我的历史观的一个突破》一篇文章中历史的公正的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毛主席说:“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化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其一,清朝的吏治腐败是人所共知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们闭着眼也能想像到,袁家通过正常的国家俸禄,不可能聚敛起这么多的财富,我们也不要妄评袁氏官吏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袁守侗能五次被委任为钦差大臣查办封疆大吏的贪污案,足以说明他自身还是相对“过硬”的,袁家能聚敛那么多财富,在当时并没有违反乾隆皇帝的大政方针,即乾隆皇帝的政策允许的,是“合法”的。再说,袁守侗这样一位政绩显著的能臣、信臣、忠臣、重臣、股肱之臣,乾隆皇帝的赏赐恐怕不只是黄金白银、黑狐端罩和黄马褂吧,赏赐他一些封地,我们也是应该理解的。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大片土地就是财富。我们不能因为这样一个财富问题没有澄清,就讳莫如深,绕开它不说,而无视袁氏历史文化中富有积极意义的因素。
其二,袁守侗从政期间,忠于封建君王,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我们更应该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在那个时代,君王就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我们应该说,忠君就是爱国。我们能接受范仲淹,就应该接受袁守侗,何况毛泽东也曾经钦佩过曾文正(国藩)呢。
最后,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袁守侗的《双桐轩诗稿》中的一首借景抒情的清雅小诗:
依松阁看移竹
节阁依松起,悠然远市尘。
为高君子节,移与大夫邻。
向背枝仍旧,台亭势已新。
萧萧孤月夜,烟翠更宜人。
题解:作者在松林中的亭阁上看移植过来的竹子
注解:小小亭阁依傍松林而建,悠然远离于都市的烦杂踪迹。
它是为了高尚的君子气节,而移植过来与松树为邻居。
枝叶仍然象以前那样生长,但亭阁的环境已是焕然一新。
萧萧风声相伴着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四周弥漫着青蒙蒙的云雾,真令人心旷神怡。
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决心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雅的心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