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青阳中学是在文革期间诞生的,校址建在解放前国民党保安二旅六团二营军事据点的废墟上。
我们入学时,四周密布战壕,一片废墟,白骨裸露,满目疮痍,只有几间土草房,师生们办公上课在一处,宿舍就餐同一屋,无活动场地,无教学设施,但师生们勇敢面对,边学习边劳动边建校,用双手开辟了青阳镇(当时是青阳公社)的中学教育基地。
那是在1972年,为改善简陋的学习环境,师生们自己动手修建校舍,没有石料,就自己从山上运;没有土坯,就自己打。虽然过去39年了,但当时我们的冲天干劲和遭遇的惊险场景却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那是暑假期间,酷热难当,老师和班委们作出自己动手运石头、打坯建校的决定后,身为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的我身感责任重大,立即在同学们中作动员,分任务,找小车,借坯模,寻锄头找工具。
推运石头时,三人一辆小车,从西阿陀南山石料厂到学校往返十几华里,道路蜿蜒崎岖,又刚下过雨,坡陡路滑,每走一步都相当惊险。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里的“五朵金花”,也就是班里的5位女同学,她们5人两辆推车,驾把的是“假小子”赵香云和身体较棒的唐爱香,她们在男同学的帮助下,装好石头,推起车子就急着往回返,但由于道路泥泞,又没有推车经验,没走几步一块石头从车上掉了下来,车子失去平衡歪倒几乎砸在刘春玲同学的脚上,只好重新装车。
走到西阿陀村南似乎叫石布板的地方时,那里崖头特别大,老师提醒大家特别提示驾把的要拉紧拈脚绳,手脚往后用力拽车慢慢下坡。突然传来一声尖叫,我的心便提了起来,立即停车观看,原来是赵香云车子的拈脚绳被扯断,车子失控,歪在了路边的农田里。
师生们帮她扶正后细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幸亏她机智地将车歪向右边,因为左边就是几十丈深的山沟,如向左歪就会掉下去车毁人亡。这件事,直到现在一想起来心里还会发怵。
为保住打好的土坯不被雨水浸坏,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听到雷声同学们便往学校奔跑,抱草遮坯。
这样我们在两年的学习期间,搬运土三千多立方米、石头二百多立方米,打土坯二万多块,将周围的旧战壕填平,废墟清除掉,盖起了较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容纳50多人用饭的餐厅,并开辟了露天篮球场和操场,还用水泥、沙子自制了篮球架。
(口述:王怀信 整理:张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