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中学(邹平一中)简史

(1952年-1985年)

 

        邹平中学创办于1952年10月,初办时,称山东省邹平中学,由杨兴民负责,借马庄完小校舍,招收初中4个班,学生208人,教职工23人。与此同时,国家拨款72,478元,在邹平城东门外路北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旧址兴建校舍,至1953年秋,落成校舍107间,学校迁至邹平城。

        1954年5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任命韩永棠为副校长。 1955年,在校学生8个班434人,第一届初中毕业学生189人,续招新生200人。

        1956年,易名为山东省邹平第一中学。

        1957年,在校学生12个班595人。国家拨款39,000元,兴建了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办公室34间,宿舍20间。

        1958年,增设高中班4个,招生176人,始为完全中学。1959年,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60年学生发展到24个班,1,030人,教职工增加到67人。国家拨款17万元,在县医院东侧,安家村北首,划地66,333平方米,重建新校园,落成校舍62间。至1961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建。是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157人,考入各类高校52人,续招新生184人。

       1962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该校高、初中各招新生两个班,计188人,在校学生减少到20个班890人。1963年,高、初中各招新生4个班,计374人。从1961年至1965年间,邹平一中认真贯彻中央教育部《全日制中学工作条例》(简称中学五十条)和省烟台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质量显著提高,61年的高考升学率为38%. 62年为24%,63年为48%,64年为57%, 65年为80%。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体质状况也逐年有所提高。1966年,学校又恢复到24个班.学生1,030 人,教职工78人。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秩序混乱。干部教师中有26人遭受、揪斗审查、隔离,有的被严刑拷打,游街示众。在清理阶级队伍中,有二人被捕入狱,七人被开除工职,遣送回家管制。校长韩永棠在劳动改造中,右腿骨折致残。学校图书资料大部分被烧掉,教学仪器、校舍教具也横遭破坏。教学工作停顿达3年之久。

       1968年底,学校被强令解散,校舍变成了县招待所。1969 年6月,学校恢复,城关、韩店、黄山3所高中8个班350 名学生相继并入该校,改名为邹平中学。1971年,在校高中班8个,学生420人。1972年,复办初中班,招生184人。1975年,学校附设“五•七”大学,先后举办了 “赤脚医生”班、拖拉机驾驶班、农业技术班、缝纫班,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50多人。这一时期,由于“四人帮”的干扰,教学秩序不正常,教学质量低下。

        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开始恢复教学秩序。1977年被定为地区重点中学。

       1978年7月,初中招生2个班108人,高中招生6个班 324人。10月为了快出人才,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县文教局从全县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择优集中培养,并抽调部分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该校学生增加到18个班1,076 人。

       1979年,高中毕业学生613人,续招新生8个班434人,在校学生19个班1,090人。1985年,发展到25个班,学生1,628人,其中高中18个班1,184人,初中7个班488人,教职工132人,其中干部、职员28人,教师中本科毕业的有28人,专科毕业的有44人,中师、高中毕业的有17人。随着师生的不断增加,校舍也不断扩建。几年来,先后拆除旧校舍,新建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学生宿舍大楼.教师宿舍大楼各一幢,新建伙房.餐厅18间,兴建教师宿舍50间,建设运动场26,757平方米。学校占地58亩.校舍总面积为12,473平方米,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党支部先后为28名教职员纠正了冤假错案,从教师中发展了 15名党员,选拔了 6名教师分别担任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任用了7名学有专长的中老年教师担任各科教研组长。此外,对教师的生活、住房、婚姻、家属就业等问题也尽力予以解决。广大教师解除了精神枷琐和后顾之忧,心情舒畅,一心扑在工作上。

       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领导干部固定到各科教研组,靠上抓教学,注意从起点班抓起,合理搭配高、初中的任课教师,使各年级都有骨干教师。多次组织教师到烟台、青岛济南等地学习教改经验。提倡教师以老带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广大教师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精心备课,改进教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政治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坚持了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的"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创建“文明班级”的活动。全校学生自觉遵纪好学,助人为乐,蔚然成风。1979年至1984年,学生做好事达8万多人次,评“三好”学生1,030人,评模范团员350人,其中有37 人出席了省、地、县先进团员青年代表会。1984年5月,初中学生张磊学雷锋小组,被团地委授予“先进学雷锋小组”称号。

       1983年,高中毕业生贾崇茂以地区理科第一名的成绩 ( 565.5分)录取于北京大学。1985年,高中毕业生邢宪杰以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619分)和齐彬以地区文科第一名的 成绩(541分)录取于北京大学。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980 年为百分之四十二;1981年为百分之五十八点四;1982年为百分之四十;1983年为百分之六十五;1984年为百分之八十五点五(以上为予选合格参加统考人数的百分比)。

       该校自1980年至1985年,先后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受全国表彰的有模范班主任姚铭业,工会工作积极分子薛连山,受省表彰的有校长劳动模范韩永棠,优秀教师王秀岗,还有地、县两级表彰的王荣嘉、李俊田、李学让等29人。是邹平县培育人才的基地。

       学校教学设备比较完备,设生物、物理、化学三个实验室,有实验仪器2,193件,教学大纲和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项目能够完成百分之九十二。为了加强电化教学,学校配备电视机、录音机、电唱机、幻灯机、放映机等比较高档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共有13,000册,订报刊100多种,有篮球架4副,单双杠3副,跳箱2只,吊环1件,木马3件,课桌凳850套,办公桌椅178套。

       邹平中学自1952年至1985年,为国家培养了高初中毕业生11,000多人,其中考入各类高校的有1,368人,考入中专学校的有875人。经过深造,他们中被各类大学和研究所录取为研究生的约有20人,他们是:张开愚、王德礼、梁正刚、王凤德、李长柱、郭建、耿明、王恩利、李帮星(留学加拿大)、明星、王伟、袁红霞、刘军、李建锋、黄怀亮、曹光品、王勇、李帮义等。

 

(本文选摘自《邹平县教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