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秋岩其人其诗之五
《秋岩诗集校注》的前前后后
2003年,我与郭连贻先生合作选注了邹平清初诗人张实居的351首诗,在社会上反响很好。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邹平地方文献,为邹平文化建设做一点贡献,我们有了注释秋岩诗的想法。2004年,我着手把秋岩诗全部打成电子文稿,注释工作则始于2005年。2007年,我把校注的初稿印了一个征求意见本,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5月出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2009年,《秋岩诗集校注》获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又获邹平县首届范公文化奖一等奖。
《秋岩诗集校注》出版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郝秋岩家乡齐河县史志办公室郝德禄先生向我求书,我给他赠书20本,很快就被就被爱好者求索一空。齐河县电视台赵方新先生来函求书,后来在当地多种报刊上写文章介绍秋岩诗。在郝秋岩生活和创作的主要始源地台子镇,《校注》的出版更是引起了轰动,大家竞相传阅,每求先睹为快。台子镇中心小学专门开辟了“秋岩诗”学习园地,定期更新内容。学校搞了秋岩诗歌朗诵会,并精选部分“秋岩诗”编成了校本教材。台子镇政府计划以秋岩诗为题材建设“秋岩文化广场”,据说方案已经做好,开工指日可待。我也于2008年在邹平电视台《邹平史话》栏目专题介绍郝秋岩和她的诗。于是秋岩诗有了较为广泛的流传。
但秋岩诗此前却少为人知。由于社会大动荡和文化断层,知道她的人非常少。今天我们最早见到的秋岩诗,是在原齐东县的志书里边。上世纪80年代,郭连贻和王红两先生参与修编《邹平县志》,于齐东旧志里边看到了秋岩事迹和部分诗作,马上加以介绍。王红先生在其1986年写成的《邹平文化源流述略》中有对秋岩的介绍。郭连贻先生则在《邹平历代诗选》中收录了秋岩诗二十一首。从此邹平方知郝秋岩其人其诗。
秋岩对自己诗的态度也有个变化的过程。早期她认为自己的诗要“珍重藏巾笥,播扬非所宜”。(《醒堂录余诗成帙口占二首》)到后来虽然她还是说“轻掷人间,颇费纸价焉”,但毕竟有了让人了解的愿望:“不妨哀苦意,并许后人知。”(《题苏若兰璇玑图后》)所以才有了济阳县令李淇筼(字若琳)捐俸付梓的义举,才有了民国年间的重印,才有了王泽浚先生的手抄本,于是也才能有我们今天的《校注》本。
清道光年间李淇筼捐俸付梓的《秋岩诗集》,恐怕早已失传。现代人曾经见到的《秋岩诗集》,是民国九年(1920年)的版本。据郭连贻先生回忆,1987年底,新编《邹平县志》征稿期间,认识了当时撰写《码头乡志》的王北溟先生。北溟先生称存有民国版《秋岩诗集》,郭先生非常兴奋,望能一读。北溟先生不久就托人把诗集捎给了郭老。见到这本《秋岩诗集》,文化馆王红先生建议文化局复印,以弘扬于世。时任文化局副局长的王泽浚先生怕损害原书,便自告奋勇,用工整秀丽的小楷照原样完整抄录,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于1988年桃月(农历三月)抄录完毕,并复印了两份,交给郭连贻和王红两先生珍藏。期间北溟先生多次催要,这时就完璧归赵了。(参见王红先生《人生苦旅田园曲》)
这里应该说一下王北溟先生和王泽浚先生。王北溟,原名化鲲,北溟是他的字。原齐东县(今属邹平)人。少年时期,北溟先生就读于当时的“复兴中学”,与著名文学家、“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先生相善,后来一直有书信往来。“复兴中学”的创办人时济云,是当地名儒,李广田、王北溟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广田先生走出邹平,走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虽然文革中惨遭迫害,但毕竟成为一代名家。北溟先生却一生命运多舛,饱受磨难,从四十年代末就一直困守故里,于1996年在家中病逝,享年76岁。
王泽浚先生,生于1930年,曾任邹平县文化局副局长,1990年离休。擅书法,尤擅小楷和舒体。1998年患脑血栓,2010年去世。1988年,泽浚先生手抄《秋岩诗集》,为秋岩诗的保存作出了巨大贡献。因为当时他抄录的那本民国版《秋岩诗集》,在北溟先生去世之后就没有踪影了。为了找那个本子,我与朋友在当地教委领导的陪同下,曾到邹平县码头镇崔八村(现已划入魏桥镇)北溟先生家里去过,但先生的书架书柜早已空空如也。我们今天注释用的这个本子,是郭连贻先生收藏的那个复印件的复印件,细细想来也是弥足珍贵了。秋岩女史在天有灵,也应该感谢这些有心人,在历史的茫茫尘海中把她的诗保留下来,并弘扬出去,也许是前世有缘吧。
虽然由于秋岩身份地位的限制,其诗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当地对她的诗还是很重视的,因为秋岩诗自有其价值在。《齐东县志·卷五·人物·列女》有秋岩传,《齐东县志·卷六·艺文》有秋岩诗钞;《齐河县志》也有对秋岩事迹的介绍,《艺文志》里也有秋岩诗抄,可见其家乡人是非常重视这位出身祝阿名门的郝氏才女。
但秋岩诗还是差一点被湮没。2008年4月,当我把《秋岩诗集校注》的征求意见稿拿给齐河县志办公室领导同志的时候,他啧啧感叹了半天,因为他苦苦寻觅郝氏著作,多少年来一无所获,镜亭先生的诗没有了,水村诗没有了,竹林,餐霞的诗都没有了,原本他以为秋岩诗也没有了。可秋岩诗偏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是那种虽然命悬一线却能九死一生的巧合,也是冥冥之中让我们能够得到这样一份宝贵文化遗产的天意,秋岩诗终于能以其全貌与读者见面了。
民国版《秋岩诗集》大概是照道光版原样重印的,每一集的封面上均标有“古祝阿郝名(上“”下“豊”,音lǐ)秋岩氏著,黔中李淇筼先生鉴定,胞弟郝筨餐霞编次,济阳高积阶麟台校录”的字样。卷一有李若琳的《秋岩诗集序》和郝餐霞的《秋岩诗稿原叙》;卷二有秋岩自己的《蕴香阁诗草自序》;卷三前边有秋岩之弟餐霞的《恤纬吟诗叙》,卷末有秋岩的《恤纬吟后言》、时铭的《奉题秋岩夫人恤纬吟后诗并序》和李允升的《秋岩诗集跋》。整个诗集里边还有不少的诗序。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秋岩的事迹和她的心路历程。但对这些我们研究得还很少,希望有志者作进一步的探索。(按:后得民国二十四年梁中权修、于清泮纂《齐东县志【中华民国六十五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卷六《艺文志》载:“秋岩诗抄三卷……清道光五年刊行,民国九年补修旧板十三页。板存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证明我的猜测是对的)
从着手注释秋岩诗,到书稿完成,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记得当初从郭老那里把《秋岩诗集》的手抄本拿来复印以后,我心情急切地大致读了一遍,似乎有种云山雾罩的感觉,想起王红老师的话,于是赋诗两首。其一:“似懂非懂先生叹,扑朔迷离我亦言。一行诗句一行泪,一读一叹一泫然。”(王红先生《人生苦旅田园曲》:“秋岩其人其诗……今日解读,似懂非懂。”)其二:“秋岩诗传二百年,夫人唯恐费纸钱。酸甜苦辣千般味,独恨无人作郑笺。”(秋岩《恤帏吟后言》:“积之既久,渐以成帙;轻掷人间,颇费纸价焉。”)经过一番努力,校注工作终于做完了,对于秋岩诗,有了比较清晰深入的理解。但诗集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我们还不甚了解;个别篇目的题旨,理解得也还不很到位,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校注的文字工作虽然主要是我完成的,但我是在郭老先行作了简要的注解之后做的。对词义的解释,主旨的理解,郭老的点拨使我常常有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感觉。
这本《校注》将要出版的时候,我到齐河去了一趟,找到了一些新的资料。王红先生建议我把有关郝氏的文章收进这本《校注》,于是就有了书后的那个《附录二》。从编辑到打印照片,做成电子文档,再断句标点,又费去几天工夫。但为了多给研究者一些资料,还是匆匆地完成了。从前读惯了有标点的书,常以为“句读之不知”是小事,通过此次注释秋岩诗,特别是这几天心情急迫地标点郝氏文选,才充分体会到能够正确地给古文断句,戛戛乎其难哉!骈文对句似较容易,散句就不好对付了。疑难之处,踌躇再三,也不敢妄断。在王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特别感谢王红先生。
完成秋岩诗的校注,费了不少精神,其间艰辛,非亲历者很难体会。郭连贻先生在原书的后记中说:“此集之校注始于2005年。当时由我起手,粗具框架;但作为一本给青年朋友们阅读的,偏重于接受古典诗词知识方面的读物,注释尚嫌粗疏。是忠修同志从细处着眼,使不详者详,阙如者补;复加“题解”,使读者对全诗意境及所咏事物得以全面理解,可云周备。虽云‘诗无达诂’,忠修同志之所为,差可近矣。又校注所据底本,乃一钞录本之复印件,其中多有错讹。在校注过程中,每多障碍。一字之疑,旬日踌躇;一文之讹,遍翻书册。古人有所谓注书犹难于著述,盖非虚言耳。”
邹平县文化馆研究馆员王红先生对秋岩诗的校注也给予高度评价。他在为该书写的前言中说:“岁次乙酉,已届耄耋之年的郭老,又启动了校注郝秋岩诗集的奠基工程。王忠修先生再度与郭老合作,下了极大功夫。我自己有这个体验,有时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句子,把文言转译为白话,真是搜索枯肠,不胜其苦。可以想见,忠修先生寒去暑来,夜以继日,一丝不苟,严谨自励,才能有如此丰厚的成果。即将付梓的校注本,援引赅博,考证缜密,注释确当,阐发切旨,且别有见地,确令人感奋不已。”
本文即将写完的时候,我又得到了一个惊喜,齐河县电视台赵方新先生给我寄来了他收集到的《秋岩诗集》的复印件!看了一下,这是“山东省立图书馆”的藏本,是一个PDF版的打印件,品相非常好。这个《秋岩诗集》,是收在《郝氏四子诗钞》里的。《郝氏四子诗钞》由齐东人李玉清选编,出版于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年),书中收录了郝允哲(秋岩父,字圣陪,号镜亭)、郝允秀(秋岩叔父,字水村,号寅亭)、郝筨(秋岩弟,号餐霞)以及郝秋岩的诗集。
此版本与齐东民国版相比,少了不少东西,但也多出一些篇什。现摘录几则多出的篇什,让大家先睹为快。
卷首有宋藻(字湘皐,秋岩有《题舅外祖宋湘皐先生新居》诗)的《题郝少君碧梧轩诗卷》诗二首:“阿父雄文满箧收,流传声价重齐州。那知十五年来后,秀钟金闺女状头。”“一卷新诗对短檠,灯花微晕近三更。从今莫话因风句,谢女当年枉得名。”宋藻是秋岩的舅外祖,平原人。他以“少君”称自己的从外孙女,表示了极大的尊重。诗的内容更是对秋岩及其诗给予高度评价。
接着还有一首孟毓蕙的《菩萨蛮二阕傲竹垞朱太史蕃锦体》,全是集古人诗句成词,非常有意思。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李商隐),争如涧底凌霜节(徐夤)。空负百年心(唐晅),数声花下琴(储嗣宗)。 萧萧白杨路(杜甫),回首唫新句(张藉)。对卷也看山(钱起),悠闲独树萱(刘长卿)。”其二:“香烟结雾笼金鸭(徐铉),应倾谢女珠玑箧(罗隐)。霜月一声猿(陈子昂),琢磨风雅言(贾岛)。 如何方恻怆(韦应物),高阁清河上(郎世元)。秉度自贞醇(柳宗元),诗成泣鬼神(杜甫)。”《菩萨蛮》这个词牌来源于东南亚舞曲,唐时传入中国。全词八句,四十四字,分上下两片,两平韵两仄韵递转,这里用集句的形式作词,并以杜甫的“诗成泣鬼神”结束,是对秋岩诗的高度赞扬。
仔细阅读全集,尤其是与《秋岩诗集校注》中原先存疑的地方对照阅读,发现不少原手抄本不足的地方。我想全部予以整理,争取把《秋岩诗集校注》出一个再版,以弥补初版的不足。
(转载自会仙老友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