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祭祀活动的核心是“三献礼”,“献”即“献礼供祭及献爵”, 献爵就是向受祭者敬献酒的仪式,“三献礼”分为“初献礼”,即第一次向受祭者献酒;“亚献礼”,即第二次向受祭者献酒;“终献礼”,即第三次向受祭者献酒。在进行初献礼之前,有一项“奠帛”的程式,“帛”指织物,古代又称“币帛”,向受祭者敬献帛是传统祭祀中一种特有的礼仪;在初献礼行完后,还有一项“读祝”的礼节,“祝”即“祝文”,也就是祭词之意,祝文一般是依照一定的韵律吟(唱)出(亚献、终献均无奠帛与读祝)。 

献官,掌祭祀献爵之礼。这又分为正献官、分献官、代献官和摄献官。

正献官 也可称为主祭官,根据历史文献来看,历代祭孔除了皇帝亲祭、遣官致祭外,正献官例由衍圣公担任。衍圣公(始封于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改称奉祀官。)是孔子嫡长孙的爵位,“衍圣”二字,既是衍续孔圣血裔之意,也是衍续中华礼乐文明之意。“衍圣公”这个爵位和“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一样,是亚洲最古老的文明象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衍圣公,更是中国道统的象征。

在历史上,衍圣公的主要职责,就是祭祀孔子,传承衣冠文明。历史上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祭祀孔子的活动也愈加频繁。大体来说,每年要祭祀五十多次。这其中主要有:四大丁祭,即夏历每年二、五、八、十一月上旬的丁日举行的祭祀;四仲丁祭,即夏历每年二、五、八、十一月中旬的丁日举行的祭祀;八小祭,即清明、端阳、六月初一、中秋、十一月初一、除夕、孔子诞辰和孔子忌日所举行的祭祀;二十四节祭;每月朔望祭等等。这些活动,例由衍圣公主祭。此外,当皇帝亲谒阙里祭祀孔子,或遣官致祭时,衍圣公也要陪祭。

祭祀活动中,正献官只负责孔子及四配位的献祭。

 

分献官、代献官和摄献官 一般由衍圣公属官、孔氏族人及孔庙执事官“四十员”等担任。分献官主祭十二哲及两庑;代献官主祭后寝殿;摄献官主祭崇圣、中兴、家庙各坛。分献官、代献官和摄献官也统称为分献官。

 

《曲阜县志·礼典二》对释奠礼活动中献官的人数要求有着明晰的记载:

大成殿正位、配位前,衍圣公主鬯,寝殿分献官一员,十二哲分献官两员,东西两庑分献官六员,监祭官两员,太祝、太史各一员,司香、司帛、司爵、司尊官各五员,纠仪官及两阶领班官各两员,典仪、典乐、掌宰、司膳、司伞官各一员,巡绰官两员。

崇圣祠摄献以世袭六品官一员,从祀分献官两员,监祭、纠仪官各一员。

启圣祠摄献官一员,寝殿分献官一员,监祭、纠仪官各一员。

家庙摄献官一员,监祭、纠仪官各一员。

后土祠主祭官一员。

【释奠礼之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