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长山八景(上)
长山镇,曾为长山县。其历史上有过长山八景之说,然说法不一,经多方考证和问询,其中多有误会,长山八景并非单独八景,而是官方认定和民间相传的两个“八大景”,有人又称“外八景”和“内八景”,严格说应为“十六景”,但现在看来其表达的内、外之分并不十分正确,如“於陵夜雪”便在长山城内,有些景观甚至有凑数之嫌。
官方认定的“八大景”分别为:於陵夜雪、长白晴岚、范祠烟雨、齐囿风光、米沟荒草、济水归帆、莲台暮秋、系河夕照。
而民间“八大景”分别为:四坛、八坠、八个狮子难成对,月牙、双塔、铁佛寺,孝水南流有金碑。
长山八景,什么时间开始认定无从考证,但从元朝张公直对官方八景的诗作来看,应在元朝之前,从“范祠烟雨”可推断大约在北宋末年。而所谓的民间八景,或内八景,当为后人拼凑而来。随着朝代更迭,时间推移,长山行政县的身份已不复存在,长山八景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留下来的景观,后人多有不识,今整理出来,以资乡邻文友共赏。
長山八景之官方八景
提到长山八景,必须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张公直。此人通晓诸子百家,喜吟诗作赋,尤精通天文地理、阴阳术数之学,曾被长山县举荐为“阴阳训术”。元明两代地方曾设立天文、术数学校,元代开始设于诸路,后推及各府、州。教学内容为天文与术数。明代地方阴阳学官,府曰正术,州曰典术,县曰训术。但时间不长,张公直就告辞归去。谢绝外客,隐居于现长山镇西北,前、后槐村位置,以种植槐、柳成行为乐,自号其所居之处为“槐行”。现在的前槐村和后槐村,便是因前槐行庄和后槐行庄而来。元朝至正年间,朝廷曾屡次征召于他,但张公直坚辞不受,后直接回了苑城老家。张公直一生所作诗词文章颇多,现流传下来的,唯有根据长山八景所著的诗作,下面我们就通过张公直的诗,来游览一下长山的官方八景。
长山八景之第一景 於陵夜雪
张公直邑人
六出呈祥报岁华,随风高下掺银沙。
粉妆前代将军庙,玉树当年仲子家。
泷水人归寒罢钓,静方僧扫晚烹茶。
平明怀范楼头看,一片冰凝彻海涯。
於陵城在现长山镇西南二十里,名古城村,即陈仲子所居处。汉朝时曾置於陵县,晋废。刘宋置武强县,隋改长山县。宋宣和末,城圯,移于今天长山镇位置。
《风俗通》曰:陈仲子,齐世家,辞爵灌园,居于於陵。《路史》谓:於陵商世侯国,在淄之长山者是(《齐乘》)。按:此城今土人名为古城,在周村镇南,城址尚存。
陈仲子字子终,齐世家也。隐居於陵,辟纑织履。楚王闻其贤,遣使持金百镒,聘以为相。入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奈何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晋陶渊明曾作《陈仲子赞》,对其浩然之气,给予褒赞。
“至矣於陵,
养气浩然,
蔑彼结驷,
甘此灌园。”
唐开元初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丞相张说,经过古城附近古泉驿时,听闻陈仲子的传说也曾作《题古泉驿》(於陵仲子宅)一首:
“昔闻陈仲子,义守辞三公。
身赁妻织履,乐亦在其中。
岂无穷贱苦?羞与倾巧同。
长白临河上,於陵入济东。
我行吊遗迹,感叹古泉空!”
高士咏(於陵夫妻)
吴筠
皎皎於陵子,己贤妻亦明。
安兹道德重,顾彼浮华轻。
琴书不为务,禄位不可荣。
逃迹终灌园,谁能达世情。
於陵夜雪
清庠生朱湘
谁将银屑巧经营,顷刻移来不夜城。
覆屋只疑冰一片,照窗恍见月三更。
山头玉种真长白,河畔琼飞映小清。
试问当年陈仲子?辟纑绩得几麻成。
朱世光字文征,顺治辛卯科拔贡。器宇凝重,为文精于理解,嗜读书,至老不倦,门下经指授成名者不下数百人,与刘君孔怀同著《范文正公流寓考》行世。子源,庠生;湘,增生。
朱龙光字寿鹏,体貌俊伟,赋性敦厚,与名士李文熙、张橏、王桢辈结如石、和山二社,淹贯经史,文有风格,尤工行草楷书。中顺治丙戌经魁,壬辰登进士,仕江南泾县知县,告归,卒于家。著有《笔录文萃集》行世。子澄、清,俱庠生。
陈仲子墓
本县知县王今远直隶
一垅凄寒绿,苍苍宿草愁。
雨残云脚冷,霜净月痕秋。
履织风犹古,园荒迹漫求。
千年萧瑟地,断碣此空留。
废瓦抛荒砌,萧森压古苔。
无鹅追仿佛,有蚓聚蒿莱。
早露淡还湿,秋阴浓未开。
可堪阛阓里,凭吊几人来。
於陵仲子祠
本县知县文宗炌
西南孝水环如抱,织屦人传古在兹。
李树月明留雪影,山城秋色冷封碑。
万钟世禄曾无地,三咽螬余却有祠。
一自当年清苦后,此间谁复并称奇?
周村文人言:“陈仲子的精神感天地,泣鬼神,死后竟能让苍天夜夜降雪,昭示后人。其实,这雪,是老百姓愿景中的雪,是陈仲子追捧者愿景中的雪。一则,赞誉陈仲子终生廉洁如雪,高尚节操冰清玉洁;二则,为被脏水玷污的陈仲子雪耻洗冤,还其历史的清白。故这“於陵夜雪”,虽属虚拟,却在更高层面上更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真实。春夏秋冬,日月轮回,於陵古城中夜夜飘洒着漫天雪花,如此浪漫壮观的天地愿景,闪射着多么灿烂的人民性的艺术光华!这与关汉卿《窦娥冤》中“六月飞雪”的艺术情节惊人的相似。“於陵夜雪”的民间传说起源于何时何代,尚无法确定,起码元代就已经传布在长山民间。明代,一些文人为陈仲子大唱赞歌,力挺陈仲子,很显然是明代人张扬个性贬斥世俗的一种精神诉求。历史上特立独行的人常常在世俗的失败中成就了自己的人格,后人又常常以虚拟的民间艺术凸显其人格魅力的巨大能量。陈仲子是也。历史上许多弱势者在世俗强权中惨遭失败与不幸,后人也常常以虚拟的民间艺术赋予神奇的力量颠覆历史。《孟姜女哭长城》是也。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被审核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它的价值就在于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秦始皇的真实态度和历史评价。这便是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朱湘。长山朱文翰后代,祖籍长山朱家村,后移居杨家村。
长山八景之第二景 长白晴岚
元 张公直
红崖翠巘画屏幽,隐隐岚光豁醉眸。
满涧碧流寒漱玉,一川烟树冷涵秋。
山花无主开连野,林鸟多情语不休。
惆怅诗成归路晚,海蟾飞影过西楼。
望长白山
清朝山东学宪施闰章宣城
雨后明霞冉冉红,浮云犹袅半山中。
多年梦想赤松子,何处招寻白兔公。
列嶂临城余涧雪,虚岩面海吸天风。
从来副岳夸形胜,杖策凭陵谁与同。
注:白兔子与赤松子同时为师弟,赤松子两师汉张良,愿从游者。白兔仙居长白山,彭祖弟子,事吐纳之术,得长生,常乘飞兔。唐韩翃《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有“旧事仙人白兔公”之句。
历代文人墨客对长白山情有独钟,历史上曾有“长白先生”,有“长白书院”,民国时“长白书院”设于长山范公祠寝殿中。清代词宗王渔洋曾写过一本书《长白山录》。
长白山
清朝 李兴祖
群峰插云云涵山,气如攒玉山头圆。
遥天一抹惊远望,延连四邑雄齐关。
曲涧层峦步周折,疑入绡室揉瑶环。
左挥沧海右岱岳,独挺素色标烟鬟。
阴晴不变气全白,可有跨鹤来仙班。
凌虚直欲接帝座,星辰可摘峰岫间。
绝壑阴森贮霜雪,龙湫漱出声潺湲。
潴水镜摇落秾艳,春光弄紫晴旭殷。
高凌天表广负轴,藏灵孕秀石不顽。
以兹副狱擅形胜,曾传汉代玉检颁。
赤松难寻白兔杳,惜不杖策时往还。
东牢大药如可得,聚仙峰顶频跻攀。
望长白山
王碧莹 邑才女
晴岚积翠望中无,泰岱东分灵气殊。
怒劈三峰穿碧落,神通五岳足元都。
飞泉瀑布光如接,叠嶂层霄势可呼。
齐鲁风烟收绝顶,青天半落夕阳乌。
长白山县西南隅,诸山之总名也。《通志》云:山跨四县界,西南为章丘,东南为淄川,西北为邹平,东北为县境,县以此得名,故系之。《旧志》云:山脉自泰岱来,章丘嵯岈山初入,长白第一峰也。诸峰罗列,绵亘四邑,统名长白。朝旭夕烟,絪缊万状。山以北,平旷无际,直达燕京,故自北方来者,三百里外望见焉 (渔洋《长白山录》) 。本属长山县,县所得名也。高二千九百丈,周六十里(晏谟《述征纪》)。山巅云雨常白,故又名常白。司马子微《洞天福地记·第六十一》云: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故又名长在。毛真人治之。《抱朴子》曰:长白,泰山之副岳。《酉阳杂俎》云:古肃然山也。《史记·封禅书》云:元封元年四月乙卯封泰山;丙辰禅泰山下趾东北肃然山。今以地理考之,山在泰山东北,相距三百里,安得乙卯封泰山,丙辰禅肃然,若是速耶?《金史》云:肃然山在莱芜县,莱芜,古嬴地,在泰山东百二十里,封禅书之言信矣。按:长白连峰,沓嶂拱护,西南为岱宗,后扆实海邦之奥区,仙灵之窟宅也,故有副岳之目焉《元和·郡县图志》。隋改武强为长山县,取长白山为名,长白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齐乘》云:南岱、东沂之外,沂之蒙山、密之九仙、即墨之大、小崂,宁海之姑余、般阳之长白,皆三齐高大名山也,余不得并列。
第三景 范祠烟雨
元 张公直
斯文天丧道将衰,八表神游去不回。
岩下云霞埋故迹,祠前烟雨暗荒苔。
千年人往名长在,万壑山空月自来。
岁祀殷勤荐椒酒,高歌楚些不胜哀。
范公祠
明户部尚书 李士翱
丞相骑箕天上去,巍巍遗庙枕河阴。
阶前草木空荣悴,门外溪山自古今。
十事规模宗社计,一生忠孝圣贤心。
人才百代真殊绝,仰止高风为正襟。
范公祠,宋治平二年长山知县韩泽倡建,后于祠后河阳偏西建怀范楼。每至阴雨时节,于怀范楼或长山城观范祠,烟雨蒙蒙,忽阴忽现,与周围民居相间,高低错落,别有一番情景。
范文正公祠在城南一里。宋治平二年邑人知县事韩泽建。元至元十六年邑士韩居贞修。至治元年主簿左俌等修。明洪武三年知县徐奇、县丞余景望重建。天顺二年义官许进修。弘治十七年巡抚徐源檄、知县黄昭道增修。嘉靖二年邑绅李士翱修。二十四年知县温景葵委义民吕郁、边恕修。万历二十五年生员王国生、善人朱衣、吴君宠等修。国朝康熙四十五年知县陈宪祖委生员朱湘修。五十四年州同朱涌、善人李昆山、徐钧、吴志盛、于此发、高复兴修。按:宋有主祭博士官一名,太祝官二名,奉祀生四名,后历七世,范氏子孙归吴不返,文正公同母弟之子孙朱姓者缘以代补承祀。今现有奉祀生朱廷槐、朱廷栋、朱廷森、孔文、朱炘、朱复学等六名,共勷祀典(《旧志》)。 乾隆十九年贡生朱廷棕重修。自有记。五十七年监生朱廷任、朱迎熏等重修,萧令学慎有碑记。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后徙家苏州。父墉,从钱俶归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于端拱二年八月癸酉二日丁丑以辛丑时生,乃书记第三子也。二岁而孤,母夫人谢氏,贫无依,服除,长山朱氏文翰宦游平江,遂改适焉。时甫四岁,随母来长山,试以商贾技艺,一无所乐。读书长白山醴泉寺(寺在邹平黉堂岭下),日煮粟米二升,作一器,划为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啖之,如此者三年。僧念其贫而笃学也,每食馈以四饼。一夕见白鼠啮饼入穴中,探得窖金,密覆不取。比贵,僧欲葺寺,遣人相求,复以空书,怏然失望。及开缄,使于某处取之,果获白金一瓮,僧大怿服,寺得再兴。先名朱悦,举学究,偕众客见同里姜谏议遵。遵素以刚严著名,与人不欵曲。众客退,独留入中堂,谓其夫人曰:朱学究年虽少,奇士也,他日不惟为显官,当立盛名于世。参坐置酒,待之如骨肉。登进士后,始上书执政,乞改今名。
其表略云: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为张禄;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用事最为亲切,性至孝,虽改姓还吴,仍念朱氏顾育恩,乞以南郊封典,赠朱氏父太常博士,朱氏子弟以荫得补官者三人。并于孝妇河南,置义田四顷三十六亩以赡朱族。帅青日,道经长山,父老迎拜郭西,下车相见,礼参甚恭,赋五言一律为别,后人因名其地曰“礼参坡”。初,母居秋口(即益都县颜神镇,今建有书院),去读书处百里,时往来省视。及知青州,优人戏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口到长山一百。辄感泣下。后官至参知政事,出将入相,为宋名臣,薨于皇佑四年夏五月二十日甲子,赠兵部尚书,封楚国公,谥文正。越十三年,邑人韩泽知长山县事,为之建祠立碑。及忠宣公巡按山东,又置祭田一顷三十亩于孝妇河北云。(按:公道德勋名载在宋史者甚详,兹不过采辑旧书,录其流寓长山事迹耳。阅者勿谓舍大而志小。)
范文正公每岁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日祭。
次韵范文正公《留别乡人》诗三首
复古七言律一章
明山东巡抚陈凤梧泰和人
慷慨经纶志,先忧后乐余。
春晖怀寸草,昼锦拥轺车。
风动天章阁,云晴长白庐。
乡人佩遗训,亦自解攻书。
青山隐相儒,画粥断虀余。
贵捧彤庭节,光生梓里车。
胸中十万甲,海内千间庐。
尧舜君民事,名垂竹帛书。
经济周天下,吾身不愿余。
礼参酬父老,经略走戎车。
德重藏金穴,恩深葺寺庐。
太平开庆历,争诵万言书。
河绕城南更向西,范公遗庙枕南堤。
姑苏家世还千载,长白衣冠此暂栖。
到处声光皆俎豆,平生忧乐只黔黎。
东巡无日非瞻拜,又趁新凉续旧题。
长山八景之第四景 齐囿风光
元 张公直
城倚熏风四面开,空余瓦砾隐苍苔。
江山千古尚存者,人物一时安在哉?
云气东连沧海阔,雨声西绕岱宗来。
蔡姬不复重游幸,梳洗楼空月满台。
高苑故城在县北二十里,相传为齐桓公之苑囿。汉置县,属千乘郡《水经·注》。 时水西径西高苑故城南是也。今名苑城店,西北半里许有二高阜,南北相对(《通志》)。
王渔洋《池北偶谈》云:新城在南北朝,则长乐、武强二县地也。长乐今青州之高苑,武强今济南之长山。偶读《北齐书·孙灵晖传》,乃予乡前哲,而志不载,因录于此。按:《通志·南宋》,刘氏于故高苑城西二里置长乐县,北魏因之,隋改长乐为高苑。又按:高苑县城,隋大业初,省临济入高苑,徙治于此,旧城在长山北二十里,今苑城店。孙公为长乐武强人,而长乐故城即在长山界内,确为长山人无疑,旧志失载,今补。
苑城
徐夜
东指临淄亦国中,齐家荒苑但秋风。
碧琉出土鸳鸯古,青草如烟麋鹿空。
魂断宫车游寂寞,气余台殿势巄耸。
蓬沙满眼伤心地,此处曾殷战血红。
徐夜,新城人,距苑城12华里。
长山八景之第五景 米沟荒草
元 张公直
周末衰微道已穷,施仁假力笑桓公。
烟迷芳草空留恨,土积虚粮枉用工。
天地已随人事变,江山依旧古今同。
伛偻故老来相问?指点荒城落照中。
米沟河源在县南三十五里,凤山东麓,即米泉也。二泉跨南北岸,水色微绿,味殊甘滑,北注流径米山西,右纳马鞍山西诸涧之水,径太和庄北,流至县南,注于孝妇河。
米山县南二十六里,孤阜特立,形若天马。《旧志》云:相传齐桓公于此积土为虚粮墩故名。 (按:山本无涧谷,今西面广二丈二尺,深半之,自顶至麓成石涧,相传为新城王象春所凿。)
虚粮墩在米山。相传齐桓公积土为之。
米沟荒草
方外 佛秘
积土为粮事也奇,米泉沟古信还疑。
齐桓霸业今安在?荒草年年绿为谁?
枂传,米沟河两岸生长一种草,其果实圆粒状,传为米山之米所化,可穿珠帘。多方求证,朋友告知是薏苡,又叫薏米,薏仁,草菩提,有个成语叫薏苡明珠。
草珠子又叫停扣子、汀扣子、五谷子、佛珠子、草菩提,回回米、薏珠子、草珠子,一串珠、绿铃、必提珠,桃黍子、串珠、陶黍子,一串铃、绿串株、绿之铃、珍珠吊兰、野薏苡、佛珠草,川谷、菩提子等俗名。别称很多,各地叫法不同,是薏苡属植物野生薏苡的产子。全国各地都有,在农村田野,沟渠,池塘,沼泽,河道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长山八景之第六景 济水归帆
元 张公直
千里长河瞰碧流,征帆遥出海门秋。
数声摇橹月明底,一片归心天尽头。
薄利看来刀上蜜,浮名识破水中鸥。
人生扰扰南柯梦,着甚来由不肯休。
小清河在原长山县西北三十里。《通志》云:本济水故道。(《水经》云:济水又东过梁邹,县北是也。《齐乘》曰:泺水源曰趵突,流曰泺,东导曰小清。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伪齐刘豫导之东行为小清。河自历城东径章丘、邹平,又东径般阳之长山、新城,又东入海。
初中时,正是《岳飞传》、《杨家将》热播的年代,一遍遍反复的听,记住了金占领山东后,扶刘豫建立了“大齐”傀儡政权,我们习惯上称“伪齐”。就这样一个令人恨之入骨的人,刘豫居然为了运盐之便疏浚了小清河,促进了盐远、漕运的发展。[撇嘴]
我估计“长山八景”就是张公直总结编写的,因为长山八景中其中之一“范祠烟雨”,当在宋治平二年以后,“八景”的名称,不可能超过这个时间。
长山八景之第七景 莲台暮秋
元 张公直
斯台垒土接桓台,人去台空长绿苔。
红锦已随春色老,牙樯不见御船来。
影遮残日青山远,叫断长空白雁哀。
此日登临歌慷慨,一声长笑振蓬莱。
莲台在县西北三十里,为昔人栽莲之地,今圯。
朱文翰后人庠生朱湘诗
莲台暮秋
登台遥望碧云头,波上寒烟翠欲流。
历乱残荷还覆沼,飞鸣归雁尽辞秋。
枫因霜重红如染,水以潭清绿渐收。
日暮不堪频徒倚,数声笛韵起高楼。
按距离推断“莲台”当在焦桥、韩店、孙镇一带。从朱湘年代,清中期“莲台”尚在。
长山八景之第八景 系河夕照
元 张公直
忆昔当年系水东,水流人去杳无踪。
堪嗟野叟耘离黍,曾使舟人系短蓬。
雨过自然芳草绿,春归依旧落花红。
半竿残日西飞去,落在深山第几重。
嘉庆《长山县志》:系河在县北二十里苑城店,一名梧河,旧传为齐之运河,西与孝水相接。近无水,遇潦则孝水即溢而东流,由此入郑黄沟,北会孝水于麻大泊。
官公堤系河枕苑城南,受孝妇河溢出之水,东注郑黄沟,下流淤塞,夏秋水发,辄溃堤,为河北村田大害,太府金亲诣查勘,准挑未果。乾隆二十年知县官德就北岸增修长堤一道,东西亘五里,民利赖之,因名焉(并文令《续志》)。
吏部郎中新城人(桓城)王象春曾作“系河”诗一首
缛草繁阴古系河,野云不散海风多。
往来射猎诸年少,醉唱凉州放马歌。
系河夕照(次张公直韵)
危澄
斜阳西落水流东,有客移舟访故踪。
可爱风光堪入画,每逢诗景便推篷。
莲台影射依稀绿,花囿光分浅淡红。
更有人家河畔住,柴门夕掩两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