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纸皮包子源于明集镇高家村的一道邹平特色美食。纸皮包子由邹平高氏传人代代相传,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清朝乾隆办宫廷“千叟宴”,就用过纸皮包子。 

  在高氏传人传承中不断创新改良,结合先进营养配方工艺,如今的纸皮包子可称得上“皮薄如蝉翼”,而且“口感筋道”,馅多味美。可不,30克的包子皮要容纳90克的馅料,再名副其实没有了~ 

  纸皮包子,为什么它的皮那么薄呢?怎么就是那么薄呢?原来,它就是使用长山细毛山药,以其汁液加上蛋清和盐和面,这样擀出来的皮柔韧、通透而有弹性,而这神奇的薄面皮——就是纸皮包子三百余年的包子之魂。 

   

   

  纸皮包子之所以那么好吃,除了独特和面工艺之外,对馅料也有也一定要求。通常情况下,馅料可荤可素,要求切馅刀工要精良,最常选用无矾水晶粉条做馅,由是蓬松饱满、晶莹剔透、口感活跃。 

   

   

  邹平纸皮包子不仅可以像平常包子那样上锅蒸,还可以像上海生煎包那样——用平底锅加少许油煎,煎的过程还要倒入生粉水,焖熟出锅后的纸皮包子色、香、味、形俱佳,堪称山东大包中的极品美味。 

  2014年“美食山东—家常菜”大赛的潍坊、东营、滨州赛区,纸包皮子荣获第一名,果然是老百姓钟爱的“山东味道”,2015年纸皮包子获省商务厅授予的“齐鲁名吃”荣誉称号,2016年纸皮包子的手工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话说,纸皮包子之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邹平纸皮包子之由来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宫内盛行吃包子。 

  原本稀松平常之事,谁曾想,因一时疏忽的小宫女,竟因包子惹了大麻烦。御宴中,小宫女错把皇上爱吃的韭菜包子,端到修行礼佛的皇太后面前,吃了韭菜的皇太后勃然大怒,此乃对佛祖之大不敬,这还了得,乾隆爷尴尬,小宫女亦因此被逐出宫门。 

  郁闷的乾隆爷传来营缮司郎中高御厨,命他三十天内做出,凭肉眼就能识别出馅料的包子。 

  高御厨难为坏了,自古包子就是厚面皮包裹馅料的食品,总不能把馅料置于面皮之外吧?接到御旨的高御厨寝食难安,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啊! 

  十五天飞纵即逝,毫无头绪的高御厨认为此劫数难逃,他告假回到家乡山东邹平,一想,跟父老乡亲道别;二想“死马当活马医”,悉心向当地厨艺面食名家请教破解之法,最终高御厨用当地细毛山药独特的粘性汁液来和面,研制出薄如蝉翼,筋道耐拉的面皮。 

  用这种面皮做出来的包子,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馅大丰硕,透过面皮隐约可见白的豆腐、绿的韭菜、红的萝卜、黑的木耳、黄的鸡蛋等各种馅料,口感奇佳且色泽鲜亮极具观赏性。 

   

  纸皮蒸包

   

  纸皮煎包 

  乾隆爷食后龙心大悦,赐御名:“纸皮包子”,并把那一年的“千叟宴”交由高御厨主持操办,点名必须有“纸皮包子”。由此,“纸皮包子”口口相传、名满天下。 

  沧海桑田几百年,“纸皮包子”的制作秘方由高氏后人世代传承至今,现代传人高文霞结合传统工艺,辅以当地的酸浆豆腐及无矾粉条做馅料,制作出,皮薄如纸、口感筋道、馅大味美、营养健康的纸皮包子,深受大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