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邹平县长山镇前洼村的一处农家院落,与周围的民居迥然不同,它几乎完好地保留了清末民初我国北方四合院落的完整原貌,不但成为世人研究长山一带清朝民居的一个标本,也见证了邹平一百多年来的成长和变迁。
山东槐德堂
槐德堂建于民国十四年,现存的建筑是村里的实业家孙吉祥于2008年出资买下后,在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修复而成。目前院落东西宽19.93米,南北长27.2米,占地约550平方米。
房子的原主人名叫王厚梓,1932年出生在这个院子里,病逝于2011年,清朝末年,王厚梓老人的曾祖王树臻在周村做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立了玉成栈杂货庄、玉盛德茶庄、并在山东各地成立分号十几处。王厚梓的祖辈有兄弟五个,就在村里盖起了五座规模一样大的宅邸,分别命名为玉德堂、槐德堂、延德堂等。
王树臻精心设计施工的五套宅邸,雕梁画栋错落有致,蔚成一方大观。从现存的槐德堂来看,是属于前厅后进的两进式四合院落,主厅为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用料讲究,制作精美,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四梁八柱,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仍然完好如初。
建筑微观·瓦当
现在的淄博市周村区原来是属长山县的一个小镇,清朝末年德国人修筑胶济铁路,为这个镇的繁荣带来了机遇,因丝织印染业发达、交通便利、商贾云集,被誉为大染坊旱码头,清末民初,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战火,均未对此区域的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反而在客观上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这里素来被称为鲁商发源地,著名的商号瑞蚨祥就是在这个时期在这里诞生的,王树臻的家业与长山著名的商号裕茂公、六元亨、福诚义、丰和春等一起并称“长山七大家”。
与发源于农村的商业资本家一样,王氏家族挣得的钱除了用于扩大经营之外,其他的剩余都被用于置办田产和地产,王树臻精心设计施工的五套宅邸,雕梁画栋错落有致,蔚成一方大观。
槐德堂大门
大门、影壁、门楼、垂花门,廊内轩顶,门窗菱格等部位,多处运用了雕刻,雕工精美,充分展现了建筑工匠高超娴熟的技艺,在这些图案中多次重复出现了花开富贵、狮子戏绣球、多子多福、出水芙蓉等吉祥的寓意。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封建王朝的法制规定,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色彩,因为槐德堂的建成年代是民国十四年,已经不必十分严格的遵守清朝的规制,所以使用了万寿镶边等高规格的装饰手段,沿袭了清代建筑艺术上的装饰主义倾向。
在前洼村还流传着一个跟槐德堂有关的神秘故事,说的是王树臻家业的衰败与此有关,在槐德堂兴建挖地槽的时候,挖出了一条鲤鱼,这鱼生在土里,摇头摆尾,神采奕奕,大家都觉得这是个神物,王厚梓的四爷爷不以为然,拿到厨上做了吃了,这房子盖完后也没什么事儿发生,但王家的家业却从此衰败下来,传说那条生在土里的鱼就是王家的财神。与流传在各地的民间传说一样,槐德堂的传说仅仅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自然的敬畏,但王家家业的衰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必然。
槐德堂·窗
与槐德堂同期的四处宅邸历经百年风雨,当初的盛景已不复存在。所幸槐德堂作为公社粮所保留其大概,村里的实业家孙吉祥先生以抢救地方传统文化为己任,斥资五十万元重修槐德堂,才让世人得以重睹槐德堂往日之盛况。
一个世纪以来,槐德堂经历了王室家族的兴旺与衰败,也见证了邹平已百年的成长与变迁,而正是这处历史的坐标,才使世人能够回望来处寻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