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翼是金代淄州邹平人

 

2008年,我帮助邹平县史志办公室出版简体字重排本《邹平县志》,从翻拍原著到编辑照片,一直到打印,再到标点断句,认真地把《邹平县志》读了一遍。阅读的时候,注意到邹平有过一位状元。今年春天,县政协要组织人员编写《邹平文化通览》,我也分得一些任务。阅读其拟订篇目时,注意到有两个状元:文状元王文烨,武状元王应统。心想,《邹平县志》里的那个状元呢?回来便仔细查找。道光十六年《邹平县志·卷一·总纪》(罗宗瀛修,成瓘纂)曰:“正大八年,封刘汝翼彭城郡伯,食邑七百户。”接着又解释说:“汝翼,邹平人,真祐四年状元,至是封彭城伯(据元好问碑)。”道光《邹平县志》的“总纪”,相当于我们现在县志中的“大事记”,记载一邑之重大事件,那么“封刘汝翼彭城郡伯”,当然就是一件大事了。可是现在我们邹平人这么多年却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状元”刘汝翼。

这里的“真祐四年”是指金宣宗贞祐四年丙子,公元1216年。“贞祐”之所以写成“真祐”是清人为了“避讳”。贞祐年间的中国几个政权并存,所以这一年也是南宋宁宗嘉定九年,西夏神宗光定六年,蒙古太祖十一年。当时邹平在金人的统治下,因此刘汝翼考的是金人的状元。“正大”是金哀宗的年号,刘汝翼封“彭城郡伯”的“正大八年”是公元1231年,即南宋理宗绍定四年,这时离金朝灭亡已经只有三年了。

由于史料的缺乏,早期的县志对刘汝翼的记载不多。顺治《邹平县志·卷七》(徐政修,马骕纂)在“科目”中说:“进士之科始自唐代,邑无闻焉。岂无其人?盖湮灭而不传也。宋元之传者,已载之《名贤》,而自洪武至今,三百年得进士十八人,举人七十五人。”览该志卷六之《名贤》,关于刘汝翼的记载也很简短,且不认为他是状元:“元刘汝翼,沈酣六籍,该博古今。登延祐进士,授刑部侍郎兼行省左右司郎。”接着有一条注释:“旧志作延祐状元。按:元史无此状元。又云子衡,拜监察御史;次子原,任翰林直学士;玄孙文芳,登进士第,任翰林讲制,今亦阙载焉。”查历代邹平县志,的确找不到刘文芳这么一个人,阙如就阙如吧。大概是金元之际,战火频仍,有关史料早已毁于兵燹了。康熙《邹平县志·卷六·名贤》(程素期修,程之芳纂)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

这里值得商榷的是,既然“旧志(应指明嘉靖叶林所修县志)作延祐状元”,自有他的道理在,仅仅因为“元史无此状元”,就把刘汝翼的状元身份径直改为“进士”,不是过于武断了吗?难道“延祐”就有这么一个进士吗?所以道光《邹平县志》说:“徐政旧志谓是延祐状元,程素期旧志谓《元史》无此状元,当是进士。二志并误,墓碑尚存,乃金宣宗真祐四年状元,非元延祐状元,亦非延祐进士也。”其实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九·济南府·人物志•刘汝翼传》也说他是“延佑状元,授刑部侍郎兼行省左右司郎中”。

更令人不解的是,早在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邹平就在县学立了“科贡题名碑”,当时的工部主事洛阳人乔缙为之做记曰:“王君佐谕学邹平之明年,启书相谓,邹平古梁邹郡,控黄山而抗清河,接雄藩而达辽海,间气清淑,钟为达人。若伏生以博士授书,田敏以春秋登第,周起以进士擢枢密,景范以明经同平章,张启(起)岩、刘汝翼、王文煜悉状元及第之,数君子特以拔其尤余,弗胜纪肆,惟皇明设学,育才百有余岁,必科贡两途,网罗英俊,士之步武先哲而陶镕圣化者,间见迭出,无以勒石,则邈远沦泯。”(康熙《邹平县志·卷七·记》)过了大约100年,明神宗万历中(1590年前后),在学宫前建状元坊、征仕坊、亚元坊等,并说明:“两状元坊,为金真祐四年状元刘汝翼、天历三年状元王文煜。”(道光《邹平县志·卷四·建置考下·坛庙·坊表》)这说明邹平人早在明代就知道状元刘汝翼了,为什么顺治、康熙两县志不加考订呢?

这里还有几个问题需加说明。乔缙在《科贡题名碑记》中罗列邹平名贤时,把“张启(起)岩、刘汝翼、王文煜”同时列为邹平“状元”,其实是有误解的。张起岩是元代邹平教育家长白先生张临的门人(学生),今章丘市相公镇人,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三月廷试赐进士第一,并不是邹平人。邹平旧志的错误是沿袭了《淄乘征》之讹,到明万历中建状元坊的时候就没有张起岩了。

王文煜,其实是王文烨,把“烨”字写作“煜”是清代人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王文烨的出生地是齐东,那里早年隶属邹平,但是自元宪宗灭金后,就分邹平县之齐东镇立齐东县,至王文烨得状元时,距齐东立县已九十六年,因此不能把他算作邹平县人。所以到清乾隆时期,县令李琼林作《重修文庙记》说:“邹平去曲阜不过五百里,圣人之居若此其近,士子束发受书,率循教泽,成德立名,以经术显于当时,施于后世,如伏胜、田敏、周起、景范、张临、刘汝翼诸人,皆卓然较著者,今乃由是路出入是门,视庙貌之朽顿荒芜,不急谋所以修葺,其竟何说?”这里就不再有张、王二位状元的名字了,也就免了所谓“取材异地,立荣乡邦”之嫌了(现在齐东又归邹平,则当别论)。

事情的转机是在道光《邹平县志》编纂时,因为这时候人们发现了元好问为刘汝翼写的《太中大夫刘公墓碑》。此碑记1500余字,对刘状元的家世写得非常详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道光《邹平县志卷九·古迹考二·坟墓》的原文,也可参考《邹平县志·卷十五·人物考上》(民国《邹平县志》与道光志基本相同,近年有邹平县政协文史办公室和邹平县志办公室重排的简化字本)。

但前面的种种误传一直延续到现在。近年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沈仁国先生《元延佑进士再探》(载北京大学燕京研究院《燕京学报》,2006年,新20期)认为:《山东通志•刘汝翼传》“状元之说当误,但其进士身份应可信。”为什么“可信”?就是大家都这么说,许多史料就是这么以讹传讹。

周腊生先生《辽金元状元奇谈、状元谱》(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一书中介绍刘汝翼,事迹基本属实,但于其籍贯却说刘汝翼是“淄川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不知其资料何据。历史上东平从来没有隶属过淄川。东平,古称东原。历代置县、国、州、府,金代为山东西路,置东平府(治须城)。元属东平路。明代洪武八年,东平府降为州,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东平州改属兖州府。清初属兖州府,后又升东平州为直隶州。今属泰安市。类似的资料在“百度百科”里可以查到,甚至刘汝翼的身份又成了“金代榜眼”,恐怕都是踵前人之讹,甚或臆断。东平建置的省析割并,与金元时期隶属山东东路的淄川邹平县从无牵涉,故金代状元刘汝翼为邹平孙镇人无疑。

(转载自会仙老友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