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人有传。古代,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主要是县志。后人了解一地的历史,基本来自于方志。滨州传世的地方志是滨州文明的金矿。列表如下:
滨州市
《滨州志》,明朝万历,滨州知州艾梅主修,毛似徐纂修。
《滨州志》,清朝康熙,滨州知州杨容盛主修。
《武定府志》,清朝乾隆,武定府知府郝达色主修。
《武定府志》,清朝咸丰,武定府知府李熙龄主修。
《武定府全志》,2009年,惠民县武定府文化研究会编。
《滨州地区志》,1996年,滨州地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张春圃、副主任赵润来主编。
《滨州地区志》,2003年,滨州地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宋守松主编。
滨城区
《滨州志》,清朝咸丰,武定府知府李熙龄主修。
《滨州市志》,1993年,滨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调研员吕宪章主编。
《滨州市滨城区志》,2012年,滨城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韩会英、张海娟,工作人员宋全梅主编。
沾化区
《沾化县志》,明朝万历,沾化县知县段展主修,沾化县进士丁懋逊纂修。
《沾化县志》,清朝光绪,沾化县知县联印主修,惠民县人张会一、沾化县举人耿翔仪纂修。
《沾化县志》,1935年,沾化县县长梁建章主修,牟平县人、举人、修志名家于清泮纂修。
《沾化县志》,1995年,沾化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刘荣昌主编。
《沾化县志》,2010年,沾化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李向升主编。
惠民县
《武定州志》,明朝嘉靖,武定州知州刘佃主修,刘继光纂修。
《武定州志》,明朝万历,武定州知州桑东阳主修,邢侗纂修。
《武定州志》,明朝崇祯,武定州知州王永积主修,刘嘉祯纂修。
《惠民县志》,清朝乾隆,惠民县知县倭什布主修。
《惠民县志》,清朝光绪,惠民县知县沈世铨主修。
《惠民县志补遗》,清朝光绪,惠民县知县柳堂主修。
《续修惠民县志》,1937年,惠民县县长王鸿绩、山东省民团第二路指挥兼惠民县县长赵仁泉主修,惠民县乡贤、曾任山东省政府委员代理主席兼农矿厅长阎容德发起并纂修。1936年,阎容德去世时,志稿已完成。
《惠民县志》,1997年,惠民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李洪喜、主任路公主编。
《惠民县志》,2017年,惠民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田德贵、主任刘宝乾、主任左修和主编。
阳信县
《阳信县志》,明朝嘉靖,阳信县知县徐九皋主修。
《阳信县志》,清朝康熙,阳信县知县周虔森主修。
《阳信县志》,清朝乾隆,阳信县知县王允森主修。
《阳信县志》,1926年,阳信县乡贤劳乃宣主持纂修,乡贤劳之常最终完成并主持印刷事宜。
《阳信县志》,1995年,阳信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范景淹主编。
无棣县
《海丰县志》,清朝康熙,海丰县知县胡公著主修,沾化县名流李呈祥,海丰县乡贤、吏部左侍郎王清鉴定,海丰县乡贤张克家率子侄辈张元庆、张元醇纂修。
《无棣县志》,1924年,无棣县县知事侯荫昌、熊化昌、孙玮等主修,无棣县乡贤张方墀纂修。
《无棣县志》,1994年,无棣县乡贤袁廷海、无棣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孟繁生主编。
《无棣县志》,2010年,无棣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李同武主编。
博兴县
《博兴县志》,清朝康熙,博兴县知县万云主修,迟龙宾纂修。
《博兴县志》,清朝康熙,博兴知县李元伟主修,王昌学纂修。
《博兴县志》,清朝道光,博兴知县周壬福主修,李同纂修。
《博兴县志》,1936年,博兴县县长张其丙主修,张元钧纂修。
《博兴县志》,1993年,博兴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戴延久、副主任高汉君主编。
《博兴县志》,2016年,博兴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吴瑞林、副主任牛万政、主任郑振清主编。
邹平市
《邹平县志》,清朝顺治,邹平县知县徐政主修,马骕、顾炎武纂修,这是一部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佳志。
《邹平县志》,清朝康熙,邹平县知县程素期主修,程之芳等纂修。
《邹平县志》,清朝嘉庆,邹平县知县李琼林主修,邹平乡贤、地方志名家成瓘纂修。
《邹平县志》,1914年,邹平县知事栾钟垚主修,赵仁山纂修。
《邹平县志》,1992年,邹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曲延庆主编。
《邹平县志》,2017年,邹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马秀娟、赵承宏、赵玉群、王青山主编。
蒲台县
《蒲台县志》,明朝万历,蒲台县知县李时芳主修,王尔彦纂修。
《蒲台县志》,清朝康熙,蒲台县知县严曾业主修,李楠纂修。
《蒲台县志》,清朝乾隆,蒲台县知县严文典主修,任相纂修。
《蒲台县志》,清朝光绪,蒲台县知县张朝玮主修,孙叔梓纂修。
齐东县
《齐东县志》,明朝万历,齐东县知县刘希夔主修。
《齐东县志》,清朝康熙,齐东县知县余为霖主修。
《齐东县志》,1935年,齐东县县长梁中权主修,牟平人、修志名家于清泮纂修。
长山县
《长山县志》,清朝康熙,长山县知县陈宪祖主修,吴长荣纂修。
《长山县志》,清朝康熙,长山县知县孙衍纂修。
《长山县志》,清朝嘉庆,长山县知县倪企望主修,钟延瑛、徐果行纂修。
扒着门缝看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爱好读书且博览群书,他们了解地方的主要史料就是地方志,由此也留下了许多佳话。古代行军打仗,军事学的必修课之一就是兵志地要,主要就是学习地方志。中华文明之所以是惟一保留完整,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的文明,原因很多,但是,中华文明深入基层、根基深厚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依然是地方志。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我为自己能够从事地方文化研究而自豪。
侯玉杰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