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黄河以北的省份,带“务”的村名很常见,如北京通州的小务、大务;天津的河西务、定子务;陕西的石落务、南旗务;山东的严务、齐周务;河南的酒务村、酒务寨;山西的酒务头村;河北的高边务、齐家务等,尤以河北廊坊各县市“务”字村名最多。经翻阅相关地名资料及史料,对“务”字村名予以探究。
1、税务机关。该名称起源于北宋,宋代负责征收商税的机构为税务。“商税,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或有之”(宋史第一百八十六卷·食货志一百三十九·食货下八)。熙宁十年(1077),全国州县墟镇税务总数为1993个。税务的名称,四京和南宋临安府称都商税院。各州府称都税务,各军、县、镇称税务或税场。
高阳县东南有一个村庄叫边家务,公元976年,宋太宗在平定中原之时,为抵御辽兵,巩固边防,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将草桥关移至高阳城,并正式改名为高阳关。高阳关自设立后,由于辽宋战争不断,长期对峙,宋军便开始在边境营田,平时屯田,战时参战,名为实边廪,实为限胡马。戍边的同时也减轻了后勤供给的压力。自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后,白沟为边界双方开始贸易往来,战争少有,宋军营田、屯田务及河槽渡口也逐渐成为人口集中的地方,于是便出现了许多以“营、田、河、务、口”为名称的村落。其中比较有名要数“四古屯”和“三古务 ” ,边家务便是三古务之一,其它两务是贾家务和杨家务,这三个村名都沿用至今。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在今边家务村设营田机构称水陆营田务(军垦组织机构),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改为屯田务,并设商税务,由边姓田主兼理税务。这就是边家务村名的由来。安次区的杨税务村,因北宋庆历年间,村西有一条运粮河,该村作为渡口,来往客商很多。官府在此设有收税机关(俗称税口子),管理税务之人姓杨,又因他居官清正,所以起村名叫杨税务。再有天津武清区的河西务古称赢西,汉代出现聚落,宋、辽时期,以船坞居潞河(今北运河)西岸而得名河西坞,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河西坞为榷税的务关,遂更名河西务。雄县道务村,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在镇,易,雄,霸等州设边境交易场所,与辽通商,熙宁年间,各州征税之地称务,据此,道务最迟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明朝嘉靖年间已称道务。
2、管理朝廷物资的。永清县的管家务,因宋辽对峙时期,此地囤积管理辽贵族物资之处而得名;固安县的辛务村,位于永定河南堤,明万历年间(1573-1619),为防河堤决口,此地设有汛物场,后来汛务演化为辛务。
3、由“雾”演化为“务”。永清县西务村建于明朝,原名凤凰庄,后来村人看西北方向雾气朝朝,认为风水好,将原村址迁于此并更名为西务。河间市务尔头分南、北务。据查,明永乐3年(公元1405年),南京移民迁来建村,因附近地势低下而荒僻,每值雨季,雨水四汇于此,形成一个季节性沼泽地区,水汽蒸腾,远望一片混茫,如入雾里,因而得村名“雾里头”,后遂讹称务尔头。三河县黄沙务,相传,隋末唐初,这一带为古战场,因此地为黄沙土质,战时浓尘滚滚,如烟似雾,战后建村,故取村名黄沙务。黄骅市的齐家务,据传燕王扫北时天降大雾,该村幸免于难,村民庆幸遂将村名改为“起家雾”,后演称“齐家务”。 山东庆云的齐周务村,明朝燕王扫北到此处,结果三次都是大雾弥漫,所以该村未被发现,就幸免于难,都存活了下来。当时该村有齐、周二姓,为感大雾救命之恩,取村名“大齐周雾”后来去掉了上面的雨字,改为“齐周务”了。庆云的严务村也是燕王扫北经过该村时正下大雾,严、崔、王等姓百姓幸免于难,同为感恩,取村名为“严家雾”后改为严务。山东庆云县安务,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洪洞县迁来武、陈二姓在此定居,在安家建房时正值大雾天,有雾(物)就有财,取吉祥意,故取村名“安家务”,现简称“安务”。陕西凤翔县石落务的村名由来显得颇为神奇,相传明嘉靖六年农历三月初六上午,天空一阵巨响,一块硕大的陨石呼啸而降,落地之处位于石落务村东北距三岔村五里的宋家人耕地上,一时间,石落雾起,大雾弥漫,雾绕全村三天三夜,故此取名石落雾,后来“雾”又被讹传为“务”。邯郸武安县龙务,原名“龙雾”,据传,隋唐年间一个村庄大雾三天有人生一男孩 ,就是后来的瓦岗英雄李密(实际李密是京兆长安人),这个村就叫龙务。山东齐河县务头,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军队作战逃至此地时,天下起了大雾,刘秀乘大雾向西北逃去,抛开了追兵。因大雾从此地开始,故起名“雾头”,后改名为务头。刘秀逃出重围,这时大雾散去了,雾散日出之村取名“雾尾”,两村相隔正好十里,后又名“十里雾”,务头、十里雾两村名沿用至今。
4、由“坞”、“府”、“福”等演化为“务”。坞基本有三层意思,小障蔽物、防卫用的小堡、水边建筑的停船或修造船只的地方。河间市五家务,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山西移民牛、杨、郑、杜、黄五姓迁此共同建村,因地势较低洼,建村前要筑坞防水,遂得村名五家坞,后讹为五家务。大城县黄得务、董家务,阎家务,明代以前,此地为水淀洼地,设有码头船坞,冠以居住人姓氏而得名,后“坞”演化为“务”。永清县邓家务,该村建于宋,据传有一侠客邓车被朝廷缉拿,逃于此建一庄园,取名邓家府,后演变为邓家务。无独有偶,大城县的邓家务村,因北宋时东南1里处有一小村邓家府,后因战争村废,明永乐年间张、赵、郭等姓迁此立村,沿用旧名,后演化为邓家务,两个邓家务相距100多里,都是由府演化为务,竟有如此巧合之事?廊坊市广阳区的肖家务村,在元朝时(元大德年间)该村由5个小村组成,中间一村名为肖家福,逢年过节5个村大都集中在肖家福进行娱乐及各项活动,明永乐年间5村合为一村,改肖家福为肖家务。廊坊市广阳区张务村,原名张家福,后演为张务。
5、北宋边关的屯田务。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提点刑狱郑民宪言:“祖宗时屯、营田皆置务,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固有异制。……边州营屯,不限兵民,皆取给用,是屯田不独以兵也;至于招弓箭手不尽之地,复以募民,则兵民参错,固无异也”。根据北宋当时的屯田制度,在当时宋辽边界许多地方都设置屯田务,屯田务是当时军队屯田的最基层单位,这也是现在廊坊、保定许多县市村名多带“务”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固安县的大杨先务和礼和务,都是北宋戍边屯田务卒定居而形成的村落。陕西周至县史务村,庆历元年(1041年)仁宗昭令永兴军知府吕大防“立陕西营田务”,建立预备丁役营地,集中训练,开辟官地种植粮食和饲养军马。此地以军需生产为任务,大小村落便得名“务”。因此村人以史姓为主,后得村名史务村。陕西户县的稻务,也来源于宋代仁宗时期的营田务,此营田务种植水稻,后来成为稻务村。
6、宋代住房建设机关店宅务演变而成。宋元祜二年(1087),规定户部奏辟左右厢店宅务、粮料院、香药库等官员,恢复原由三司掌管的部分举官权。宋代店宅务,又叫楼店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之一,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它的出现很大原因是因为当时民众大量涌入城市,带动了房屋租赁市场的火爆,节节攀升的房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租不起房,露宿街头。于是,为了稳定社会,北宋政府就出台了“廉租房”政策,搞起了楼店务。香河县店子务,宋金时期,店宅务官员在此经管官房地基,征收官钱。后渐成村落,人称此村店宅务,后演变为店子务。
7、征收酒税的机关或酒店—酒务。史料中对北宋酒务的记载尤为众多,酒务是宋代官府在州、府一级设置酿卖酒曲、征收酒课(酒税)的机关。北宋中后期全国有酒务1861个。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马端临称“诸州城内皆置务酿之”。当然,这些酒务不尽然都是官设机构,因为在宋元俗语中,酒店也通称酒务,又称酒望子。南宋洪迈所著的史料笔记《容斋续笔》中对酒望子有这样的描述:“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这其中所说的“酒务”便是酒店而非酿卖酒曲、征收酒课的机关。张家口蔚县有两个村子,一个叫小酒务头村,一个叫大酒务头村,得名源于古赵国官办造酒作坊,原名叫酒务头,即造酒总作坊的意思。邯郸县的酒务楼村的得名也源于古赵国官办造酒作坊,原名叫酒务头,即造酒总作坊的意思。赵国被秦破时,赵王子北逃到张家口蔚县建立了代国(古代张家口蔚县附近曾叫代郡,或属于代郡),随行的包括造酒工匠,代国的造酒作坊仍使用在邯郸时的名字,代亡后造酒作坊演变为村名,千余年来没有改名,而邯郸的酒务头则改为酒务楼。西安长安区的酒务头村、洛阳偃师的酒务村、山西闻喜的酒务头村、高平市的酒务村、山东济源的酒务村等等,皆此来历。
以上所列,凡此种种,只是进行了小小的归类,带有“务”字的村名,大多是辽宋对峙时期屯田、储物、设商税务、征收酒课等行为以及音近字演化而产生,明永乐初期大移民后,村庄沿用旧称或因临近村庄效仿而衍生。